《北雄》[北雄] - 第1827章倉惶

呂宗業等鄭升離去,才湊到長孫順德身前低聲跟他稟報,「侍郎,孫伏加正在核對去年和今年,上呈御前的奏疏的出入錄記。
有那麽幾份都是下官替侍郎簽下的,從進入門下,到送呈上去,壓的時日太長,對不上啊,尤其是他還問起了前些時長孫無忌的上書。
我記得是在門下延了三日才送上去,下官也無能為力,您知道的,送到太極殿的奏疏都要有起居郎和值守宦官的籤押……
雖然不算什麽大事……」
說到這裏,他看到長孫順德已是臉色大變,當即就住了口。
在他看來,每日裏送到門下省的奏章數都數不過來,有很大一部分當即就被散騎常侍們給駁回了,因為各種原因發回各處重審,是到不了御前的。
還有一大部分,只是陳述性質的文章,一般都是表功的,送到太極殿,有門下省的批註,皇帝也不會仔細閱覽,大致看一看,沒毛病就蓋章。
另外諫疏要仔細些,大放厥詞的那些一般到不了門下,只要送到門下省,那就得門下的官員們掂量一番,大致上都能送到太極殿給皇帝御覽。
諫正闕失的文章,不管皇帝樂意不樂意,都要看一看,只有那些昏聵的君王,身邊圍滿諂媚之徒,才聽不得這些。
至於那些關於國策的奏章,其實才是門下省着重審議的重點。
流程就是這個模樣,門下省的官員們輔左在君王身邊,職能上和後來的秘書差不多,外臣得罪不起,可你要說他們真能做出多少貢獻,卻也無從談起。
像封德彝那般,時不時的能獻上國策的內相,絕對是不多見的,長孫順德都在門下待了快七年了,也沒見他在國事上有何建樹。
李破對他不滿,其實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出在他才能不足上面,名門出身的他占的便宜太多,才幹上卻只平平,身居高位之下,日久便搖搖晃晃了起來。
…………
這個時候聽呂宗業說完,長孫順德真想一腳踢死這廝。
在孫伏加面前走了一圈,竟然還不知道人家劍指何方,說什麽不算大事,那什麽才是大事來的?
長孫無忌是大理寺卿,他按照流程正式呈送上來的奏章,不管重要不重要,略微在門下省過一下,便要快速傳至御前。
這個是沒什麽商量的,三品官員的奏疏是攔不住的,事小的話,人家根本不會寫奏章呈上來。
隱秘之事,人家直接入宮見駕,也不用這麽操作,只要正式呈文,就說明很重要,必須走正規的程序。
這不是長孫無忌一個有此類待遇,而是重臣們皆是如此。
而擅自壓下朝臣重臣的奏章,拖延不報,往小了說是玩忽職守,往大了說,就要問你一句,是不是要蒙蔽聖聽?
此乃門下省官員之大忌,長孫順德憤怒的是,呂宗業這廝在門下省任職也有兩年了,平時看着挺機靈個人,卻是連這點道理都不懂嗎?
長孫順德咬了咬牙,「你都跟孫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