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吧君子也防》[不是吧君子也防] - 二十二、「偽君子」

「小姐小姐,你快看快看,外面好多人啊,是新來的縣令在街上斷案!
「小姐,那位謝小娘子也在。
「小姐,新縣令好像在審那個柳家三少,好耶,想看他屁股開花……」
「好了,別探了。」有一道清冷嗓音終於回復了下,語氣漫不經心:「小心又從牆上掉下,自家屁股先開了花。」
「可是,小姐,新縣令已經讓柳家三少屁股打開花了,哇,謝小娘子好猛呀。」
「聲音小點。」
「哦……不過小姐,這個新來的縣令郎君確實挺俊的欸,上次離得遠沒看清他就落水了。不愧是杏園宴的探花郎。」
「一隻士林清流的花瓶而已。」
「可花瓶也養眼呀,擺在那兒挺好的……」
「一隻花瓶,士林用來彰顯身價,帝王用來粉飾賢名,史官用來妝點青史,百姓用來自我安慰,現在連你個小丫鬟也用來養眼。看來是挺好的,唯一缺點就是一摔就碎罷了,於真正的大事無益。」
「唔聽不懂……但小姐讀書真多。這應該算誇吧。」
「懶得罵。」
「咦小姐,這縣令郎君說他來龍城只干一件事,可賑災、治水加公道,這不是三件事嗎?唔,難道奴婢數錯了。」
「你不是數錯了。」
「奴婢就說呀,嘿嘿扳指頭數的,怎麽會錯嘛。」
「你只是腦子不行。」
「……」
「小姐,怎麽看你絲毫不感興趣的樣子,上次新縣令上任,你不是還早早的帶奴婢去旁觀嗎?」
「一眼就能看出的成色,還去浪費時間再看幹嘛。」
「那,那一日小姐是看出了什麽成色?」
簷下,有朱裳女郎垂眸翻書,粉唇皓齒泛起一絲冷笑:
「偽君子。」
……
「夫人,咱龍城是古縣。
「是從始皇帝推行郡縣制開始,便置下的古縣之一。
「三百年前,東晉曾有名士陶潛在此縣做過八十一天縣令,所以陶潛又有陶龍城之稱。」
「怎麽才八十一天?」
「八十一天都是給咱們面子,聽說其他官職做的更短,而且咱們龍城令還是人家最後一任,挺有紀念意義的。」
「真搞不懂這些名士。好端端的辭官幹嘛。」
「縣誌記載,好像說是什麽不為五斗米折腰,便辭官掛印歸鄉了,不過卻也留下不少詩篇與美談。夫人請看宅園後面這片梅花林,聽說當年陶潛當縣令時,曾在這兒放生過一對梅花鹿,後來恩愛相依繁衍至今,已有不少梅鹿棲息龍城的山林。」
「開頭兩隻鹿,能生這麽多?」甄氏語氣狐疑。
「咳咳,誰知道呢,說不定之後是吸引了些外來的也說不定,都有可能,夫人就當樁美談聽就行,不必較真。」
燕無恤悄悄鬆口氣,帶婦人來逛宅子,真不是他擅長的,特別還是帶明堂叔母這樣的潑辣美婦,估計也只有明堂能壓住她了。
不久前,縣衙大門口的升堂圓滿結束,明堂便與刁縣丞他們去查看賑災的情況了,讓他來接甄氏,去往縣衙諸官給明堂一家準備的新住處安頓。
因為上次大水,把本就雪上加霜的陳舊縣衙給沖塌不少建築,水源也被汙染,眼下縣衙只能簡單的辦公開會,縣衙的正堂與花廳是沒法住人了。
於是刁縣丞他們在縣衙附近的鹿鳴街上,給縣令找了個新宅院,聽說還是旁邊一家富人聽說縣衙有難,主動獻出來的。
雖然院子不大,但是雅緻幽靜,明堂上任帶來的隨行之人很少,也就多了個幕僚謝令姜,倒也住的不擠。
「夫人請看,安排的這座四進庭院,雅名梅鹿苑,就在鹿鳴街上,離縣衙公署很近,明堂每日辦公、吃飯都很方便。」
燕無恤想了想,又笑着找話:「說來,咱們龍城這邊街道住宅的取名都挺風雅的,都與名人雅事有關,比如西市那邊的淵明樓、淵明街,卑職家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