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暴嬌太子的伴讀後》[成為暴嬌太子的伴讀後] - 第28章 第 28 章

姜簷埋在衛寂頸窩嗅一嗅蹭一蹭還覺不夠,大腦袋拱來拱去的,就像一隻見到荊芥的大貓。
等他吸夠了,才舔著唇心滿意足地離開。
一抬頭,看到不知什麽時候睜開眼的衛寂,姜簷呆若木雞,整個人定在原地。
衛寂動了動嘴正要說話,姜簷羞惱道:「不准你看我!」
衛寂一時錯愕,他眼睛一黑,姜簷抬手忽地捂住了他的眼睛,。
姜簷找回場子似的說,「你昨夜發燒時也一直蹭我,我都不讓你蹭了,你還蹭。」
昨日衛寂燒得迷迷糊糊,他只記得姜簷一直抱着他偷聞,哪裏說過這話?
姜簷無理也要攪上三分,「我就算沒嘴上說,但我都皺眉了,你還不放過我。」
他確實是皺眉了,但那是因為衛寂身上太香,他忍耐得很辛苦,所以才頻頻皺眉。
衛寂徹底沒了話,他就算此刻頭腦發脹,也知道姜簷是在口是心非。
若是昨日之前,衛寂是真的不解姜簷有時為何那麽黏糊,經過昨日這一遭,他才知道分化是這樣苦的一件事,而挨着姜簷很舒服。
同理,姜簷以前那麽黏人,也是因為他能叫姜簷舒服。
衛寂沒有揭穿姜簷,相處這些年他很了解姜簷的性子。
得道高僧若是羽化會留下舍利,那姜簷大約只會剩下一張硬嘴。
衛寂沒說什麽,闔着眼睛沒多久,他又睡了過去。
姜簷移開掌心,看着睡顏平和的陰坤,他終是不再折騰,趴在床邊枕着手背看衛寂睡覺。

衛寂在大恩寺養了三天的『病』,之後又被姜簷帶回東宮待了兩日。
分化的潮熱只有三日,但姜簷怕衛寂再出問題,因此多留了他兩日,畢竟衛寂分化太晚,而且身上還有其他傷。
好在那些傷勢都不重,便是扭到的腳踝也沒有大礙,休養幾日就能如常走路。
姜簷本來不想讓衛寂回侯府,怕衛宗建再為難他,但拗不過衛寂的意思。
他如今已經是一個分化的陰坤,留在東宮不合規矩,若旁人知道那便麻煩了。
為了不招人話柄,衛寂打算繼續裝一段時間的常人,等人忘記大恩寺的事再做打算。
姜簷悶悶不樂地往衛寂要帶回去的包裹中塞東西。
開始是滋補的葯,東宮的人已經熬好,衛寂喝時熱一熱便可。
後來放的是幾件綉娘趕製出來的衣服,說是分化後要穿軟和的衣料,姜簷就將東宮剩下的一匹進貢的雪蠶全給衛寂做了衣裳。
潮熱期一過,衛寂不覺與以往有什麽區別,舊衣穿在身上也不像姜簷說的似麻布一樣硌得渾身不舒服。
但姜簷非說,他分化後有一段時間就只能穿雪蠶做的衣服。
那振振有詞的模樣,叫衛寂不好當面反駁,只當太子殿下身子嬌貴。
最後姜簷開始裝東珠,要衛寂磨成粉搽到身上。
衛寂雙目一呆,愕愕地問,「殿下也搽過這個?」
姜簷並不覺得有什麽,坦然道:「當然搽過。」
衛寂聽說京中一些愛美之人喜歡擦珍珠粉,不承想姜簷竟也是這樣一個細緻的人。
站在姜簷身後的金福瑞給衛寂使了個眼色,讓他止了這個話題,趕緊說別的。
姜簷是搽過一段時間的珍珠粉,但他以為這是安神的,因為姜箏就是這麽騙他的。
至今姜簷都不知搽粉的原因。
其實他是對清心湯有些過敏,每次喝完便會身子癢。
所以要著最柔軟的衣服,還要在身上搽粉子,御醫說珍珠粉可以緩解癥狀。
喝了一段時間的清心湯,姜簷過敏之症才慢慢消失。
當初之所以騙他,是因為他極不愛喝這葯,若是知道喝葯過敏,渾身生癢,那肯定更不喝了,雨露期只能硬熬。
姜箏不願看阿弟受罪,這才讓御醫瞞了下來。
姜簷道:「珍珠粉有養血安神之效,你若睡不着就搽一搽,我有時睡不好,就會搽一些。」
想到姜簷半夜睡不着起來搽粉,衛寂唇角彎了一下又迅速綳直。
他垂著眸道:「臣睡得一直很好,這些珠子還是殿下用罷。」
姜簷立刻改了口,「剛分化時確實用了一段時間,現在我哪裏那麽嬌貴,一定要用珍珠粉才能睡着?給你就拿着,不許多說話。」
金福瑞怕他倆再談下去,再把那件事抖落出來,忙勸了衛寂幾句。
「殿下說的是,小衛大人還是拿着罷,東宮還有呢。」
可這太貴重了。
但仔細想想,他這些年收了不少姜簷送的貴重東西,衛寂嘆了一口氣。
姜簷裝好東西,臉又拉了下來。
金福瑞見狀,尋了一個借口退了下去。
殿下剩下他二人,衛寂便開始緊張起來,心口莫名跳得很快。
最近他倆一獨處,衛寂就會像現在這樣,也不知是不是受了潮熱期的影響。
姜簷突然哼了一聲,鬧別扭似的別過臉。
但想起衛寂一會兒就要走,他又把頭扭了過來,癱著臉看衛寂,「你過來。」
衛寂喉結滑動,然後慢吞吞走上前。
姜簷神色肅然,極其認真地叮囑,「他若再欺你,你儘管告訴我,別老實地挨着,聽到沒有?」
這個他是指衛宗建。
衛寂聽得懂,斟酌片刻,緩慢地一句一頓道:「臣這件事做得確實不好,臣……」
每次被衛宗建訓斥,衛寂一定是先自省其身,哪怕這次險些喪命,他依舊如此。
不等衛寂說完,姜簷擰著眉打斷他,「你告訴我,『為人臣下者,有諫而無訕』,這句話何解?」
衛寂抿住唇,並未答這話。
為人臣下者,有諫而無訕出自《禮記.少儀第十七》,意思是作為臣子可以當面規勸君主,但不可在背後譏諷。
這話是在譏諷衛宗建,衛寂自然能聽出來。
姜簷第一次正視這件事,他道:「太后大喪,無論生前我與她的關係如何,在她斷七那日,我行為確實不當,此事之錯怎麽輪不到你頭上。」
頓了一下,姜簷又說,「以後我會注意言行,不會再叫人將我的錯推到你頭上。」
衛寂心下一盪,怔怔地望着姜簷。
向來很少低頭的驕縱太子,再次捂住衛寂的眼睛,「不要你看我。」
他不要他看,衛寂便合上了眼睛,但心中還是清晰地浮現出姜簷的模樣。
姜簷湊上來,將額頭貼在捂著衛寂眼睛的那隻手背上。
衛寂一僵,呼吸停頓。
姜簷:「我是太子,我說什麽就是什麽。」
這是他頭一次拿自己的身份壓人,「不許你不聽,更不許你回去挨欺負。」
衛寂很輕很輕地『嗯』了一聲。
衛寂臨走時,姜簷又好好檢查了一遍他身上的傷。
姜簷拿了紙筆,詳細地記下衛寂每道傷,什麽位置,什麽形狀,什麽顏色,還要衛寂簽字畫押。
若非衛寂頭髮多,姜簷都要挨根數一數,少一根他都要找那老匹夫算賬。

從東宮回來,衛寂那股子說不上的臊意都沒消下去。
老太太只知衛寂摔下山坡受了傷,卻不知衛宗建罰過他。
衛寂一回侯府,她便來看望了一趟,一同來的還有繼室,怕倆孩子喧鬧影響衛寂休息,他們倒是沒來。
自衛寂得了姜簷青睞,老太太越看他越是喜愛,噓寒問暖好一陣。
想起要見衛宗建,衛寂心裏並不輕鬆,尤其聽老太太無意中提到,近日衛宗建脾氣很大,在侯府發了好幾次火,他便不由發怵。
衛寂對衛宗建的畏懼是刻在骨裏的,若是睡夢中聽到他喊自己的名字,能一激靈嚇醒。
對父親恐懼到這般程度,衛寂並非獨一份。
在書閣讀書讀累了,衛寂有時會順耳聽身旁的世子們閑談,說起自己的父親也如貓見耗子那般。
衛府最得衛宗建寵愛的,便是衛子馨,她在衛宗建的臉上蹭一蹭,說一句阿爹鬍子扎人,便能逗得衛宗建哈哈大笑。
這樣的天倫之樂,在衛寂記憶中從未有過。
自他很小的時候,父母便不再恩愛,甚至是經常爭吵。
衛宗建一怒之下會離府好幾日,他母親便偷偷掉眼淚,要麽就是抱着他講自己家鄉的趣事。
她是醫女,爬過萬丈高山,行過千裏險路,撐船穿行橋下時,還有好兒郎給她擲花,她還很受閨閣女子的敬重。
她會跟衛寂講很多往事,唯獨不講她與衛宗建怎麽相愛,又是怎麽衝破世俗結為夫妻,以及最後的同床異夢。
他們倆的過往,是衛寂從隻言片語中拚湊的。
從她妝奩裏那支衛宗建親手刻的桃木簪、泛舊的同心結、那個綴著珍珠,用金銀線繡的鴛鴦香包,猜想他們濃情蜜意的時光。
想起這些,衛寂便覺得莫名難受。
哎。

原本衛寂以為自己回到侯府會挨罰,沒想到這些時日衛宗建晝伏夜出。
別說挨罵,他們父子倆便是見上一面都難,衛寂不知他在忙什麽,不過這倒是好事,避免了許多衝突。
只是這石頭一直不落地,他心裏總覺得不踏實。
衛寂惴惴了幾日,還要應付姜簷的盤問。
姜簷總覺得衛宗建會苛待衛寂,時不時就要抽查他身上的傷。
衛寂寢食難安了好幾日,聽說衛宗建外出去辦聖上的差事,他才安下心,還應了姜簷買甜米漿給他喝。
這個時辰鋪子人不多,衛寂要了兩竹筒,店夥計舀好白漿後,他遞過去銀錢,拎着竹筒想去前面的店再買些芝麻餅。
沒走幾步,衛寂便聽到身後有人在喊他的名字,下意識回過頭。
熙熙攘攘的街巷,立著一個身着藍杉,臉龐有些圓潤的男子,見衛寂轉過臉,他面上浮出喜色。
那人笑着走過來,「果然是你。」
行走間他左腳步伐微滯,像是受了傷,因此顯得有些跛。
衛寂不敢輕易答話,因為他根本不認識這人,既怕真是舊識叫錯名字尷尬,又擔心此人是騙子,被誰指使過來誆他。
許是衛寂面上的疑惑太明顯,藍杉男子走近後自報家門,「你忘了我麽?我是馬林騫,涼州那個馬林騫。」
聽到這個名字,衛寂腦袋一白,想起與這人有關的第一個記憶,便是那首打趣他母親的詩。
第二件是那句『我屬馬姓馬,他那獃子連馬都騎不上,還想騎着我打』。
馬林騫。
那個屬馬姓馬,衛寂無法騎著打的人。
未曾想他們還會再見,而此人還一臉什麽都沒發生的模樣,與衛寂在熙攘的街上談笑。
「當初你離開涼州怎麽不說一聲?若不是我從父親口中得知你們一家調回京,我還以為你病得不能見客呢。」
馬林騫熟稔的語氣叫旁人聽去,還真以為他們是舊時好友。
衛寂沒有說話,只是搖了搖頭。
這個搖頭是無意義的動作,並非在回答馬林騫的話,相反他根本不知道說什麽。
看他這副模樣,馬林騫笑了,「你還是與過去一樣呆。」
衛寂沒有說話,氣氛頓時靜下來。
像是緩解尷尬,馬林騫問,「你猜我來京城做什麽?」
衛寂先是搖頭,默了一會兒見馬林騫一臉得意地等着他來猜,只得隨口一猜,「來京備考。」
馬林騫臉色僵了一下,隨後又笑起來,調侃道:「科考這種苦差事我可不想干,報效國家還是交給你們罷。」
說完他拍了拍自己的左腿,語調還是輕鬆的,「而且我這腿嬌貴得很,受不了貢院那種陰冷之地,一到陰天下雨它就鬧脾氣。」
衛寂看向他的腿。
見衛寂不解,馬林騫笑着說,「那年十五,懷秉請大家吃花茶,吃完茶,後來又有人提議打馬球。
「你也知道我的性子,這可是我的專長,我才不許別人搶了原本屬於我的彩頭,結果不小心跌了馬,反而成了那馬的彩頭。」
「你那年沒來真是可惜,懷秉親自點了紫蘇隱茶,他家膳娘還做了十二花茶果,每個果子栩栩如生,盤上還點了詩。」
「不愧是岐孟許氏,便是京城都少見這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