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打造世界第一強國》[穿越大明:打造世界第一強國] - 第9章(2)

號人物,倒是再也沒有短缺過林森手下兵卒的餉銀。

從那以後林森的刺頭之名算是坐實,幾年來原先的營將被調往前線鎮壓農民起義,最終死於第二次開封戰役,接任的營將繼續對林森不聞不問,這次崇禎從京營抽調一千人馬給吳甡,正好也被調走,最新上任不過兩個多月的營將怎麼看林森怎麼礙眼,恰好有這麼個機會趕忙朝守備推薦了林森,也算是眼不見為凈了。

林森能在把總的位置上熬這麼多年,空有一身武藝卻沒有建功立業封妻蔭子的機會,要說一點怨懟之心沒有隻怕也不太可能,但這些對朱慈炯來說根本不重要,這樣的人別的人駕馭不了,他身為皇子若還怕不能將其收為心腹?簡直就是個笑話。

京師到南京千里之遙共有三條路線可以選擇,一是走海路從天津到塘沽口南下直達長江口登陸,然後從無錫取道南京,只是大明禁海多年,要找出幾條能夠承載數千人外加數千石糧食的海船並不容易,而且現在的海面可不算平靜,從大明中葉起,橫行海面之上的海盜就已是多如牛毛,真走海路憑大明水師的力量,安全完全無法得到保證。

第二條路是河路,走京杭大運河直下南京,京杭大運河一直是大明漕運樞紐,甚至可以說是大明命脈所系,江南的錢糧賦稅一直以來都是靠這條生命線來傳遞運輸,所以打擊河賊維持漕運暢通一直都是大明的重要國策,就算最近這些年國力日漸衰竭,可大明水師也從沒有給任何一股河賊發展壯大的機會。

所以走河路不但便捷,安全更是能得到保證,不管陸地上起義軍如何猖獗,在水路上至少當下還無法和大明水師一覺長短,然而朱慈炯最終沒有選擇河路而是選擇了走陸路,雖然朱慈炯恨不得到南京的速度越快越好,可相比起速度對於朱慈炯來說還有更重要的事要去辦,那就是招攬流民培養勢力。

朱慈炯眼下有三缺,缺人缺糧缺銀子,糧食和銀子現在他還沒有太好的辦法去籌備,只能到了南京以後再慢慢想辦法,但比起銀子和糧食現在朱慈炯最缺的還是人,不管是最終組成屬於自己的武裝力量還是做其它事情都不可能離得開勞動力,當然這些到了南京以後也可以去想辦法招募,但江南目前來說還算承平,想要在地方上招募大量人手,先不管能不能招到足夠的人力,就算能招到也必然需要海量的銀錢,這個朱慈炯真沒有。

但是流民不一樣,流民之所以能成為流民,終歸有一個共性,就是在家鄉沒有辦法活下去了,所以成為流民尋求一條活路,李自成張獻忠之流為什麼屢敗不滅,哪怕被殺的只剩下十幾個人一旦復出就能輕易拉起幾十萬的隊伍,還不是因為大明有太多太多被天災和官府逼迫的活不下去的農民了,他們或是自願或是被迫被裹挾成為農民軍的一員,到最後為的就是能有一口飽飯吃,農民軍領袖帶着他們攻城掠地四下搶劫為的也就是搶到足夠的糧食來養活太過龐大的流民隊伍,這些流民本不會打仗,可打的仗多了自然而然就轉變成了合格的兵卒,至於無法承受的自然就成了領袖們成就霸業路上的一堆枯骨。

李自成能靠這些流民組成的烏合之眾殺進北京城,差點開創一個新王朝,他朱慈炯有魄力有能力更有遠超古人的知識,那他憑什麼不能以流民為基礎錘鍊出一支真正的虎狼之師,用最低廉的價格(吃飯)來鍛造出一支真正屬於他忠於他的核心力量,挽回大明朝的氣運。

而且走陸路也不算艱難,出了京順滄州南下直入山東,過了濟南府順着泰安淮安一路下去要不了多久就可到達南京,起義軍的勢力如今主要還是集中在陝西河南以及湖北境內,山東、南直隸一帶就算有小股土匪,也絕不可能膽大到來伏擊他們這支數千人的隊伍,何況他身為皇子,走府過州,沿途上的府縣州衙誰敢不派兵護送過境,大明的天下現在可還沒亡呢。

至於在這樣的地界能遇上多少流民朱慈炯心裏沒底,如今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很顯然在如今的大勢下朱慈炯很難失望……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