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倒計時:帶着物資回大唐》[穿越倒計時:帶着物資回大唐] - 第10章

李恪其實早就已經想好了,在農業雜誌上刊登什麼樣的文章。

要知道《母豬的產後護理》這本書一直都是神書,而且大唐的豬肉之所以產量低,那是因為生產力的關係。

如果李恪能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的話,那麼李恪就能夠解決他們吃肉的問題。

豬肉生產力低,最主要有三個原因,第1個原因是因為在古代有一定的忌諱,比如說在明朝豬肉就是被禁止食用的。

但是在唐朝卻沒有這樣的顧忌,所以李恪可以在那個地方,大力的發展豬肉生產。

其次豬肉之所以產量不高,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沒有形成規模的養殖,沒有規模的養殖自然不會有成熟的技術。

沒有成熟的技術,就沒有飼料場地這些方面的優勢,正是因為這個樣子,所以沒有幾個人願意養殖豬肉。

可是李恪如果帶去了成熟的豬肉養殖技術的話,那麼相信養只豬肉的人將會越來越多,從而也能夠提升大唐的國力。

最後豬肉沒有人願意養殖的,真正原因是因為豬肉在古時候太過於難吃,古時候的豬肉充滿了一股騷氣。

所以沒有人願意去吃這個東西,可是李恪卻能夠通過自己的技術,改變這個情況。

其實只需要做一個很簡單的小手術,就能夠去除他們的腥味兒,那就是把這些豬給閹割一下,就能夠完全的去除腥味兒。

再加上李恪普及豬肉和各大菜式,李恪很有信心能夠讓唐朝的人接受豬肉。

其次就是關於雞鴨的養殖,要知道他們會養只雞鴨,但是養殖的效率都很低。

而且大多數都是散養,甚至積壓一旦出了問題或者是生病的話,根本沒有辦法能夠解決這些問題。

所以李恪除了要教他們如何養殖豬之外,還要教他們如何養只雞鴨。

李恪相信通過這些技術的養殖,可以大大的改善他們的生活。

要知道古代想吃一頓肉,其實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其根本原因還是生產力低下。

正如李恪想要教他們構建的一個生態系統一樣,只要將這個生態系統構建完整,那麼自然就能夠大大的提升生產力。

比如養一個魚塘,而魚塘上面兩群鴨子,鴨子可以吃魚塘之中的微生物,或者是吃些簡單的由植物製成的飼料。

而魚也可以吃這些飼料或者是吃鴨的糞便,這樣一來的話,魚將會很快的長大。

然後又誕生小的魚苗,小的魚苗又能夠做為鴨子的口糧。

總之一句話循環往複,形成一個良好的生態系統。

還有就是水稻的種植,哪怕李恪帶回去一部分的種子,可是要快速的將這些東西傳播到整個大唐的話。

說句實話,辦雜誌是最快的也是最好的。

至於工業上李恪也必須將一些最簡單的煉製鋼鐵的方法交給他們。

要知道他們後期需要大量的鋼鐵,而且這些鋼鐵的硬度將會遠遠的超出大唐那些金屬的硬度。

而李恪除了要這些人大量的煉製鋼鐵之外,自己還要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