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武皇第一女官》[[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 拿來吧(二鳳皇帝公證處...)

「朕聽說,二位終於挑中了徒弟?好巧還是看上了同一個?」
與尊若神明的帝王氣度不同,二鳳皇帝的聲音很隨和放鬆,言談上也並沒有什麽惜字如金高深莫測。相反,他對自己感興趣的事,顯出一種張揚豐沛的好奇心。
皇帝便頗有興緻道:「那好,朕來為你們調和一二。」
皇帝說完這話,袁天罡卻似忽然想起了什麽,臉色微變,跟皇帝確認道:「陛下……這回,這回與上次不同,可不是各退一步的事兒。」旁邊李淳風顯然也想起來了什麽,忙跟着附和了一句。
二鳳皇帝大笑起來:「卿放心,朕又不會教。」
姜沃是後來問起袁天罡今日事,才知道君臣三人打的是什麽啞謎。
原是貞觀三年,袁天罡過了五十歲,便起了先給自己挑一塊墓地的心思。於是給皇帝告了長假,往蜀中去了——蜀地是他的故鄉,落葉歸根,他想要將來葬回故土。
皇帝允准後,袁天罡便一路行至蜀中,在蜀中多地親眼看過風水之勢後,選了一地,並特意在風水眼處插了一根御賜的金針,以作憑證。
待回到長安稟明皇帝時,李淳風正好在邊上,一聽就訝然道:「陛下,袁師,我年輕時遊歷蜀地,也正是在袁師提起的閬中見到一吉地。那處風水有仙鶴之形,不但適宜百年後安葬,也適宜建觀建廟。我便想着將來去那建一小道觀歸隱,死後直接葬在那——說來,我還在那埋了一枚銅錢為證呢。」
兩人這樣一對景兒,皇帝就很感興趣,當即找了兩個親衛下蜀地去查驗此地。
親衛速去速回,來御前稟報:按照袁仙師給的地址去尋了,小心的往下挖了一層,便見一枚金針插在土裏,再往下深挖三寸,便見一枚老銅錢,而那金針的末端,正好插在銅錢方孔裏!他們不敢擅動,就又把土埋回去先回來稟報了。
連皇帝也不由對二人的風水造詣稱奇。
且說袁李兩人看中了同一塊墓地,李淳風作為晚輩兼之蜀地又是袁天罡的故土,李淳風便要相讓的。然袁天罡卻覺得先來後到更要緊,是李淳風先挑中了這塊地,他不能奪人所愛,兩人推來推去就傳到了二鳳皇帝耳朵裏。
他如鳳凰降臨梧桐樹一般不請自來:朕給你們裁斷一下:朕見兩位愛卿頗為謙讓,看來無論朕斷給誰,另一方都要心中不安,豈不是罪過。既如此,這塊地朕勉為其難收了,如此風水寶地,就為大唐建一座祈福的天宮院罷。
原來皇帝的處置法子就是——拿來吧你!
不過平心而論,最終這個結局兩人都更能接受:一來皇帝選了原址為大唐建祈福宮院,是對二人專業水準的信任;二來,皇帝還大方從私庫出資,東西各退五裏地替二人修墓穴,也是上佳吉壤,算是兩全其美。
兩人亦師亦友,百年之後,墳塋同在閬中,與天宮院作伴,也是一種緣分。
「但這回可不是退五裏地的事兒。」袁李二人想起十年前舊事,還有點提着心。
二鳳皇帝不是第一次面臨這種『傳承爭奪』。
作為一個卓絕的將軍,他類比就能夠明白,優秀的徒弟,就像是好的前鋒將一樣,是大將們都想要的。上次類似的情況,是吐谷渾之戰後大將軍李靖和程知節爭到他跟前,同時想要一個叫蘇定方的年輕前鋒到他們麾下,說此人極有天賦,多加教導必是一代名將。
兩位大將軍都覺得自己才是那個教導的人,一路搶到御前來。
因而二鳳皇帝處理起來類似事件來很有經驗。
「副將也好,徒弟也好,又不是一隻肉圓子,這個吃了那個就沒得吃,既是難得的人才,就更要多學多歷練,方能有所成。」
經皇帝做裁判後,蘇定方如今絕大部分時間都在跟着李靖為副將深學兵法,但大唐若有戰事,哪怕李靖不動,蘇定方也會被安排去跟着尉遲恭、程知節、侯君集等大將征戰四方,二鳳皇帝向來主張,軍事天才都得是打出來的,他自己也是身經百戰。
聽皇帝這樣說,袁李二人異口同聲應了:「臣遵陛下安排。」
誰知皇帝卻笑了:「少來,你們鬧到朕跟前來,打的怕不就是這個主意——生怕彼此私下說定了一同收徒,卻沒個正經人證,要朕來做這個見證。」
姜沃聽這話忍不住略微抬頭看了一眼,只見二鳳皇帝的眼睛非常明亮,還帶著笑意。
袁天罡直接拱手承認道:「陛下明鑒。」
姜沃:合著您二位是把皇帝當成公證處了!
高公公眼色極佳,連忙上前對姜沃笑道:「姑娘還不快拜見兩位師父。」
姜沃在公證處(立政殿)行過大禮,從此就多了兩位師父。
二鳳皇帝懷著對玄學的熱情,不但包辦了公證工作,還準備將轉崗也一起給辦了,便問姜沃道:「你原是哪個局的宮人?朕做主將你挪到太史局去。」
聽姜沃回原是宮正司的典正,皇帝先是一怔,隨後便道:「原來是你。你母親曾是皇后身邊的尹德儀,朕記得你爹娘過世後,皇后命人將你接進宮來交給宮正司陶枳撫養,說待你長大便在宮正司做個典正,是不是?」
姜沃微訝:日理萬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