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武皇第一女官》[[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 273、太子與鎮國公主的現狀(太子妃 什麽叫白如新...)

裴含平看着今日格外執著,翻來覆去說起子嗣的母親,腦海中忽然冒出了這句話。
多虧了這些年,太平公主隔三差五來尋她,極大鍛煉了她陪聊的能力,無論什麽樣的話題,她都可以應對。
裴含平看着眼前至為苦惱焦慮的母親,再想想總是一團火光一樣明烈快活的太平公主-一不得不說,比起生母,她更願意見到”毫無邊界感”的小姑子。
自她進東宮以來,逢年過節凡是能夠見到她,母親都是這番催生的車軲轆話。而若是她倒霉,母親進宮的時候,正好趕上家裏有親戚生下兒子(尤其是與她年齡相仿的堂姐妹表姐妹),那母親就會焦慮十倍。
這次更慘,偏生是她的妯娌周王妃要有嫡子了,用母親的話說:”我一聽這信,簡直是在我心上插了一刀,焦的我好幾夜沒睡着覺。”
裴含平想:或許是吧。母親的焦慮是真的,為她考慮是真的。
但這些年,母親凡有焦慮一定要傳達給她,更是真的。
而裴含平之所以聽著,卻不出聲制止,也並不是懦弱不敢違背母親什麽的。
她曾經開口說過一回”母親別說了”,結果好嘛捅了馬蜂窩了:母親從生她多麽艱難開始哭訴,一路說到怎麽把她培養的知書達禮,連皇家都看中求娶。如今卻要被成了太子妃的女兒嫌棄,連話都不許她說。
裴含平看着刻漏算著:若是如此,母親反而會多念叨半個時辰。
於是此時,裴含平一邊禮貌而沉重地適時回應母親”唉””是””急””怎會如此”,一邊早就走神走遠了。
既然想到太平公主,她不免想到昨日,太平公主居然還來邀請她一起去禮部,看她的駙馬複選。
裴含平差點就習慣性附和說”嗯,好,都聽公主的”,還好及時剎了車。
不對!她是太子妃,不是公主,怎麽能去看”選美少年”?
雖說人皆有愛美人心,但對裴含平來說,哪怕是潘安宋玉在世,神仙下凡出世,只要是給她的生活添了麻煩,便也不值當的去看。
不過,裴含平想着:只從選駙馬這件事上看,帝後對兩個女兒真的很好。
她這個人,生來就運氣不好,總是事與願違。
母親的話斷斷續續飄入裴含平耳中:”……那韋玄貞,不過是個豫州刺史,這回十月裏進京受吏部考功,就趾高氣昂的,見了你父親也不甚敬重。何以如此?不就是他女兒是周王妃,而周王妃又將有嫡子了嗎?”
“含平啊,你嫁入東宮多年,若再沒有嫡子,全家都跟着抬不起頭來。”
裴含平:哦。
她看似專註而悲痛地聽母親說話,目光落在裴夫人身上,不,身後的桌上。
那裏放著數張微微發黃的麻紙,這是今日新送來的報紙。
她還沒來得及看呢,母親就來了……
說來,如今的報紙,早已不是最開始只有精選出來的詩會詩文,用以為詩歌揚名,也不再是只有一條條諸如”壬寅,上幸東都”這種大事記。
現在報紙的內容,已經極大擴充了–
有中書省所擬,頒示天下的帝王詔令;有關於朝廷新的律法政令的解讀與詳細案例;有涉及民生的百官奏疏以及地方署衙的優秀工作報告;亦有邊關戰事和募兵事……”
還有一些與朝政關係不大的京中趣聞:比如就在上旬的報紙上,就刊登了一篇《姜相為長安城第一千條水泥路的開工發表相關講話》的小文章。
甚至還有廣告(這個詞也是太平公主告訴裴含平的):出版署曾高價請國子監的太學博士王勃,寫了一篇文采精妙的《玻璃鏡賦》。那給玻璃鏡誇的,真是天上有地下無,簡直是若連玻璃鏡都沒有,怎麽好意思繼續做勛貴名門?
據說那之後幾個月,城建署售賣玻璃鏡,競價競的飛起。
搞的辛侍中都去走了兩趟,還讓王勃給戶部滯銷銀器也寫點文章。並且,沒有給任何潤筆費。
王勃:……
但他也不敢追着問一位宰相要稿費,只得打了一回白工。
總之,哪怕坐於東宮之中,裴含平都能想像到,這樣薄薄的幾張紙,在大唐的十道三百六十州,會有多麽大的輿情之用。
而且,裴含平推測:報紙的輿論影響力,只怕早不只限於官員團體了。
報紙上既然有朝廷政令的解讀,邊關戰事(甚至是募兵事)的戰報信息……就是與天下所有人息息相關的。
別說有上進心想要參加科舉的讀書人了,就算是大字不識的黔首農戶,若是當年有旱災有澇災,只怕第一時間也會想到去央識字的人詢問,最近報紙上有無朝廷減免該地稅賦,亦或是分發抗旱良種的政令消息。
而且也不用說別人,只說裴含平自己,都是東宮太子妃了,深處這帝國的最中心,每旬還都這般期待報紙,每回都能從這上面,得知些新諮詢,就可知了。
如今京中,誰沒有讀報紙的習慣?
因印刷版的報紙總是供不應求,長安的東西市,專門抄報紙的鋪面就有好幾家。
不過,人們還是更傾向於去出版署官方開的兩家”抄報鋪”請人手抄報紙,感覺有官方托底,更正規一點。
只是最開始,這兩間出版署官方”抄報鋪”,讓長安城內許多人頗為詫異:因裏面抄寫報紙的都是女娘,而且年紀都不大。
“嫂子猜猜,裏面那些抄報的女娘都是哪裏來的?”
這些外頭的事都是太平公主來巴拉巴拉說給裴含平的,不但說,她還要提問。
而裴含平也適時捧哏道:”猜不到,公主說給我聽聽吧。”
太平公主就眉眼都是笑意道:”是姐姐當年設立善堂,照管的一些女孩子。”
說起自家姐姐來,李令月的話就更多了。因這兩年父皇母后不在京中,他們這些弟弟妹妹早習慣了有事就去找姐姐。畢竟,太子哥哥病著嘛。
太平道:”那還是咸亨二年的時候關中大旱,我與姐姐跟着姨母出京去看鄭國渠,遇到了賣女兒的農戶。”不光曜初一直記得當年深深震撼她的”疾苦”事,太平其實也記得,年少時遠遠看到的那一幕。
那農戶的挑着的兩隻竹筐裏,一隻裝滿了筍子,一隻就裝著自己的女兒。
他把女兒與筍子都傾倒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