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邊將》[漢末邊將] - 漢末邊將第1章 國讎家恨在線免費閱讀

大漢光和二年(公元179年)幽州漁陽郡,此時已然入冬。無垠的草原上已是白雪皚皚,天空陰沉沉地,凜冽的寒風凄厲的呼嘯着、像是要將面前一切盡皆撕碎,曠野中瀰漫著肅殺與蕭瑟的氣息。

此時邊塞十里外、一陣沉悶壓抑的馬蹄聲傳出,一隊約兩百人的騎兵正在警惕地向遠處白茫茫、灰濛濛的曠野中上巡視,不時偵騎四齣、輪流探查着周邊情況。

隊伍為首的一人,身高九尺有餘、虎背熊腰、威武不凡,面部稜角分明,兩條濃眉如兩把隨時要劈殺而下的大刀,一雙虎目霸氣兇悍、讓人不敢與之對視。

隆鼻高聳、嘴唇微厚,唇邊稀疏微黃的絨毛鬍鬚,讓整個人稍顯青澀。

其胯下騎着一匹、渾身皮毛烏黑油亮的雄壯戰馬,得勝鉤上掛着桿一丈長的青龍戟,右手掌中一桿兒臂粗的丈八長槊,接近三尺的槊鋒兩側開刃、中間有棱刃,尋常鎧甲在此槊鋒面前、猶如破布一般,一捅就穿。

槊鋒槊柄連接處是八楞錘、錘上遍布尖刺,槊尾有槊篹、槊篹末端亦是探出八寸尖刺。整根長槊殺氣四溢、無堅不摧!

此人名叫曹震、字定國,青州北海郡高密人氏,祖上乃大漢開國功臣、相國曹參。世代延綿至今、已然家道中落、不再是世家大族,如今依然是世代從軍戍邊、一家滿門忠烈。

近年來,鮮卑不斷寇邊、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從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夏天開始,鮮卑分派九萬騎兵進入大漢沿邊的九郡、擄掠官吏百姓以及搜刮物資財貨。不得已,朝廷派張奐率軍進攻鮮卑、鮮卑大軍這才離去。

朝廷對鮮卑的長期犯邊深感無奈,尤其是鮮卑來犯之敵盡皆騎兵,呼嘯而來、從容而去,大漢軍隊以步兵較多、騎兵相對稀少,得知鮮卑進犯、倉促調兵又追之不上,致使鮮卑在我邊塞來去自如。

無奈才派使者帶着印綬,打算封檀石槐為王,並且與之和親。可是檀石槐不但不肯接受,反而對大漢邊境侵犯和劫掠更為頻繁。

檀石槐乃是一位雄才大略之人,其幾乎統一了整個草原、並將轄區分為三部:

從右北平郡以東、直至遼東郡,連接扶余、濊貊等二十多個城邑、為東部;從右北平郡以西、直至上谷郡的十多個城邑、為中部;從上谷郡以西、直至敦煌郡、烏孫等二十多個城邑、為西部。每一部設置一名首領管轄。

建寧元年(公元168年),漢靈帝即位後,幽州、并州、涼州的邊塞諸郡每一年都會遭到鮮卑的攻打,被殺死搶掠的百姓數不勝數。

熹平六年(公元177年)八月,漢靈帝派遣烏丸校尉夏育由高柳出發,破鮮卑中郎將田晏由雲中出發,匈奴中郎將臧旻率領南匈奴由雁門出發,各自率領騎兵一萬多人、三路分兵出塞,意欲推進二千餘里。

結果夏育等人遭到慘敗,甚至連符節和輜重全都丟失、各自帶領騎兵數十人逃命奔回,漢軍士兵僅戰死的人就多達十之七八、只有十之一二的漢軍士兵回到大漢。

隨着鮮卑的不斷發展壯大、人口的日益增多,農業及畜牧業等滿足不了鮮卑人的生存需求。檀石槐就派出多股騎兵,四處騷擾擄掠農民工匠。使得大漢邊塞風聲鶴唳、草木皆兵,邊塞百姓人心惶惶、四處逃難、流離失所。

為了抵禦鮮卑,邊塞各郡都派遣軍隊四處巡視、以安民心。然而漢軍騎兵太少、不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