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皇太孫朱雄英》[皇明皇太孫朱雄英] - 026 找點事情做

026 找點事情做(1/2)
龍江船廠曾為宋、元製造過大量海船,為明王朝保衛京畿、防禦倭寇、海上漕運、江防、海防……做出巨大貢獻,也曾為海上絲綢之路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全長二十餘米,寬五米,排水量可能超過三十噸的福船。高大如樓,其底尖,其上闊,其首昂而口。
據說在海上有良好的運動性,遇上大風浪也不會輕易翻覆,適合遠洋航海。穩度安全性佳,遇到大浪時,福船式的船有較大機會存活。
沙船可不是裝沙的,這是一種防沙平底木船。船上裝有多桅多帆,航速比較快,舵面積大又能升降,吃水淺,阻力小,能在海上快速航行,適航性能好,載重量大。船廠匠人說了,前元時期大沙船達1200噸以上。
頭尖體長、上寬下窄的廣船若是與福船在海中相撞,福船會被撞碎。
匠人們表示現在的船雖然偏小,但是完全有能力造出來更大的船。
老朱和大朱自然知道一些消息了,知道了朱雄英最近這段時間對於船、對於大海非常感興趣。
所以襲封靖海侯的吳忠得到了機會,他的父親是被追贈海國公的吳禎。他在朱雄英出生的那一年總領江陰四衛水軍,出海追捕倭寇,一直追到琉球附近海面,繳獲倭寇兵船,獻俘京師。
如今作為大都督府僉事的張赫主要負責開闢海運航道,督促海上運輸事務。但是他現在還有一個重要任務,那就是一旦皇太孫有所問,必須要如實回答。
這簡直就是老朱家的傳統了,老朱面對大朱的時候,那是不吝放權的,讓太子身邊有着一大群文臣武將。現在太孫雖然沒有掌權,可是太孫要是想要和文武接觸,老朱並不反對,甚至是樂見其成。
倒是宋國公馮勝上表請罪,周王朱橚請罪的摺子也很快傳來。
這一對翁婿現在知道害怕了,私下裏見面被錦衣衛知道了,皇太孫可是敲打了。周王朱橚也不敢大意,倒不見得是害怕皇太孫,主要是擔心他的父兄多想。
老朱和大朱非常滿意朱雄英的表現,皇太孫的表現算得上是進退有度、很有分寸的。
朱雄英對一些軍武之事感興趣,這一點老朱他們是再清楚不過了。他們也從來都不阻止朱雄英去找一些武勛,也安排了一些武勛給朱雄英講課。
不過朱雄英也不會和這些武勛有過多的交流,不會和他們有太多的交集。
看起來這個皇太孫只是想要知道一些軍務而已,沒有打算現在就在軍中培養羽翼的打算,沒有想要在這個時候插手五軍都督府或者各地衛所的意思。
朱雄英覺得自己現在的生活還是比較充實的,他也算是樂在其中。
時不時的跑去騎馬射箭,興趣來了還和傅讓等人在演武場放對。至於一些大儒、翰林給朱雄英講課也是有的,或者是武勛給朱雄英上課,這也是存在的。
少不了的,朱雄英隔三差五的出宮逛逛,昭獄之類的地方去的少,船廠去得多。
英武少年再次出現在應天府的街頭,身邊跟着幾個人。除了五大三粗的青年之外,也有面白無須的青年,包括看起來年歲不小的中年人。
少不了的還有傻小子,以及亭亭玉立的少女。
「靖海侯,都說虎父無犬子。」走在前面的朱雄英忽然開口,說道,「若是讓你督剿倭寇,可敢領命?」
吳忠連忙跪下,信心十足的說道,「末將願立軍令狀!」
朱雄英笑了笑,隨即說道,「我最近也留意了一下,據說東瀛分裂,似是出現南北兩朝。那些戰敗的,跑來劫掠。那些人當中,有什麽領主、商人、浪人,也是該死。」
吳忠繼續聽命,而朱雄英則開口,「這裏面也有不少暴民,有着一些我大明子民。我給你道旨意,給我多抓些倭寇,給我搞清楚東瀛的狀態,摸清楚那些倭寇的底細。你是靖海侯,以後能不能乘襲海國公,那就看你能耐了。」
吳忠表情振奮,激動說道,「末將領命,多些皇太孫栽培!」
看了眼馮城,朱雄英說道,「北地你就別去了,和靖海侯一道出去吧。二舅,你也跟着一道去吧。若是二舅立功,外甥也好說上話,為二舅爭個爵位。」
常森立刻開心起來,作為皇太孫的三舅,他自然是不適合出去領兵的。但是不出去領兵,他哪裏有機會立功啊。
026 找點事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