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宋無雙》[舉宋無雙] - 第7章 我朝欲打造十萬鐵騎

垂拱殿。

抗金名將!

荊南知府劉錡。

劉錡出身武將之後將門之家,生的是英俊瀟洒,聲若洪鐘,擅習騎射,百步穿楊百發百中。

趙構南渡後啟用舊臣後人,長期為宿衛親軍首領,頗受朝廷器重。

因官職資歷尚淺,雖未位列後世評價的中興四將,但戰功卓著,卻也令金軍聞風喪膽。

曾在順昌指揮八字軍與完顏宗弼大戰,以區區五千之兵力抗金軍十萬之眾,憑藉穎水之利打敗宗弼,一戰成名。

後來趙構罷了韓世忠、岳飛和張俊幾路宣撫使的兵權後,知道朝廷有意削兵奪權,劉錡便激流勇退自請退閑,罷了兵權後改任荊南知府。

由此可見很懂得知難而退明哲保身,很有洞察時局的能力。

「劉卿這是胖了,荊南的水養人啊!」

「托官家之福!臣覺得官家氣色挺好,英明神武,神采飛揚!」

劉錡在趙構身邊數年,對官家的一言一行都非常熟悉,沒有那麼多的拘束。

「可知朕着急着你回行在所為何事?」

趙構話鋒一轉,直入正題。

「回官家話,臣接樞密院密報便櫛風沐雨、風雨兼程趕回臨安。只知面聖,未知何事。為將者,只從軍令,無顧其他!」

「嗯,朕想命你去江淮,主持東線大局,可有顧慮?」

趙構讚許的點了點頭,武將既能打仗又能聽從號令,哪個皇帝不喜歡呢。

「臣資歷尚淺,歷練不足,恐難以擔當此大任!」

劉錡嘴上雖然是這麼說,但心裏已經喜不自禁,能夠擔當一路元帥,指揮千軍萬馬為國效力,對於武將來說是種莫大的榮光。

「想你與那完顏宗弼亦是老冤家,何懼之有。江淮乃臨安之屏障,汝為天子而守國門,重任在肩,萬萬不可懈怠。八字軍中兵將與你熟知,戰法頗為熟悉,仍歸你江淮節制。另有何要求,朕無一不準。」

趙構說的八字軍是靖康之變後河北招討司都統制王彥在河北、河東地區拉起來的一支抗金義軍。

因為人人臉上都刻有 ”赤心報國,誓殺金賊 ”八個字而得名。

可以說是戰功累累,而後轉為官軍歸劉錡節制,在順昌大捷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金軍之勇,蓋因善於騎射也!兀朮之能,皆因「鐵浮屠」與「拐子馬」之故。我大宋軍馬來源不足,自然重騎不夠,單以步兵抗擊騎兵,委實難矣!」

劉錡道出了一個根本的戰力問題,金軍依靠的是以馬兜重甲的重裝騎兵「鐵浮屠」,配合三馬並聯的輕裝騎兵「拐子馬」,在平原地區橫衝直撞,所向披靡。

宋軍只能依靠山地、叢林、水系和城池的地形之利來抗衡,並且也只能處於守勢,真正能夠扭轉戰局的仍然是需要重裝騎兵。

「大宋軍馬之來源,一部分來自北境之繳獲,一部分來自川陝之馬場,一部分來自邕州與大理之採買。然北境之繳獲有限,川陝之馬場易受戰事之擾,兩廣邕州之馬須過境大理與川陝,半陷敵中,戰局不穩,頗為不便。」

「哦,依劉卿之見,以為如何?」

「臣以為,於邕州、大理設買馬司,專司南馬採買事宜,知會大理國與西南夷過境之便。川陝馬場時常受西夏與金襲擾,為戰馬計,未來須攻佔京兆府。大宋若有十萬鐵騎,則還都開封指日可待。」

劉錡不愧是名將,一語切中宋金兩國戰力的要害。

中原地區與少數民族作戰中,最大的劣勢就是步兵過盛,而騎兵不足。

一方面是中原地區養馬場和馬匹種群不足,另一方面是平原作戰習慣步兵少量配以騎兵。而面對金國的重裝騎兵,宋國步兵基本上無法阻擋,只有被動挨打的份。

「軍馬之事,朕速速安排,這熟悉馬政之臣可有人選?一旦人選確立,可於邕州、大理兩地設置有司採買,着戶部劃撥採買經費。然軍馬採買非一朝一夕之功,眼下困境可有破局之法?」

「臣斗膽推薦胡銓,至於眼下破局之法無外乎兩個字。「挪、借」!」

胡銓屬於後世推崇的「四大名臣」,因為強力反對秦檜主張議和而被貶為威武軍判官。

趙構回想起來此人既有文采又通曉軍事,屢有奇思妙想,或許值得一用。

劉錡比較有新意的回答勾起了趙構的興緻,連忙說到:「胡銓此人選朕放在心裏了。你說的何為「挪與借」?劉卿不妨細細道來。」

「我大宋之精壯軍馬,一部分為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