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銀狐》[三國之銀狐] - 第十一章 議事

結束了一讓徐州的戲碼之後,眾人坐回座位。
陶謙環顧一周之後,問道:「曹操退兵回去,玄德公追擊先勝而後敗,大家覺得,這是曹操誘敵之計嗎?」
陳登沉吟道:「看來曹操確實後方出了問題,如果是誘敵之計,他就不會放玄德公回來。」
「不錯,那些兵馬應該是曹操留下來斷後的部隊,看來徐州暫時安全了。」
糜竺也同意陳登的看法,原因很簡單。
如果曹操用了誘敵之計,那麽他已經成功地把劉備的部隊和陶謙的一半的人馬騙了出去,就絕不可能放他們回來。
要知道在彭城之戰後,陶謙的主力幾乎被殺光,現在的剡縣當中只有大概八千兵馬。
而劉備從青州來的時候,帶了一千左右的正規軍和兩千多路上撿的流民,再加上孔融的abc 人,看上去有六千,實際有戰鬥力的只有兩abc 。
這樣雙方相加,紙面總兵力是一萬四千人,真正能打的部隊也就一萬出頭的樣子,而當時陶謙是派了總計八千人出城追擊。
曹操要是不蠢,大部隊設伏直接能夠把劉備和許耽的部隊殺得全軍覆沒,又怎麽可能會放過這個天賜良機?
所以只要是正常智商,很輕易就能明白,曹操這次是真的退兵回去了,而不是在耍陰謀詭計。
陳登和糜竺都覺得是這樣,陶謙吊著的一顆心,總算是放了下來,目光炯炯地看向角落裏安安靜靜坐着的沈晨,高興地道:「稚子何在?」
「晨在。」
沈晨站出來如一個小大人一般向陶謙嚴肅躬身行禮。
陶謙指著沈晨向眾人笑着介紹道:「諸位,咱們徐州出了一位項橐和甘羅呀。就是這位沈晨,告訴我曹操後方必亂,我們才能夠轉危為安呀。」
「哦?」
包括劉備在內,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沈晨,至少在今日,整個徐州的高層都記住了他的名字和樣貌,名聲也自然會傳播出去。
陳登也無比好奇地看着他,就看到沈晨大概身高五尺八寸,差不多1米3左右,面白如玉,樣貌稚嫩,但目光堅毅,在眾人的窺視下毫無膽怯,確實像一位少年老成的神童。
之前陶謙曾經說過,有人告訴他曹操後方可能會大亂,當時陳登還駁斥了這種觀點,沒有想到居然真的有人說對了,而且還是一個八歲的孩子,令人稱奇。
沈晨認真行禮道:「陶公謬讚,晨只是因為時常蹲伏於鄉間,聽來往之人聊起天下大事,得知曹操在兗州多殺名士,分析出兗州世家豪強必然對他不滿,此次他傾巢而出,這對兗州世家來說,是一個最好的機會。」
陶謙笑道:「《淮南子》曾言:「以小明大,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稚子雖年幼,卻能夠洞悉明事,當可謂天下之英傑也,若是你早生三十年,登廟堂而治理天下,這大漢豈能亂成此般模樣?」
這對於沈晨來說是一種非常高的讚譽了,幾乎有了捧殺的嫌疑。
沈晨連忙擺手道:「陶公過譽了,晨只是微末的伎倆而已,如何能登得上天子廟堂?何況世間的發展規律並不相同,我也只是做出了一種推測,萬一兗州世家不敢動手,那自然也就證明晨的推論是錯的,不是嗎?」
「這……」
陶謙一想這話說的還真有道理。
比如一個人說明天會下雨,第二天真的下雨了,大家就會覺得他料事如神。
可萬一他只是瞎蒙蒙對了呢?不能因為一件事而給人定了性。
所以陶謙便想了想說道:「稚子,此番曹操後方出了亂子,你覺得是否是徐州的一個機會?」
沈晨搖搖頭道:「陶公還是先處理了徐州內亂吧,何況我估計袁術可能會來了。」
「為何?」
陶謙問道。
沈晨便說道:「曹操屠徐州之前,我跟陶公說過可引袁術來制衡曹操。但那是因為袁術本身對徐州就有覬覦之心,曹操若在,他也會擔憂曹操的實力,不敢冒然出兵。但曹操不在了,徐州孱弱,袁術若豺狼又怎麽可能放過這個機會?所以曹操後方雖亂,但徐州四戰之地,難得安寧呀。」
歷史已經證明了這一點,曹操那邊和呂布打生打死,袁術就立即派了紀靈過來想侵吞徐州。
雖然紀靈一直和劉備僵持在下邳一帶,雙方互有勝負沒有分出結果,但也表明袁術早就有趁人之危的意圖。
因此陶謙想要趁曹操內亂的時候進攻曹操,那是想都別想。
自己這點實力心裏沒數?
摻和到曹操與呂布之間的斗爭當中去,身後還有個袁術對徐州虎視眈眈,死都不知道怎麽死。
陶謙聽聞此言,也是頗為失望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