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三體] - 19.、愛因斯坦、單擺、大撕裂(2)

起,它銀色的巨像映在擺錘光滑表面上,光怪陸離地蠕動著,彷彿擺錘和巨月兩者之間產生了神秘的心靈感應。
「您說到文明,這一個文明好像已經發展到相當的高度了。」汪淼說。
「是的,掌握了核能,到了信息時代。」秘書長說,但對這一切似乎不以為然。
「那就存在着這樣一個希望:文明繼續發展下去,達到另一個高度,雖然不能得知太陽運行的規律,但能夠在亂紀元生存下去,並且能夠抵禦以前太陽異常運行造成的那些毀滅性的大災難。」
「以前人們都是這樣想的,這也是三體文明前赴後繼頑強再生的動力之一,但它使我們認識到,這一想法是何等的天真。」秘書長指指正在升起的巨月說,「你可能是第一次看到這個巨大的月亮,其實它幾乎有我們行星的四分之一大小,已經不是一個月亮,而是這顆行星的一顆伴星了,它是大撕裂的產物。」
「大撕裂?」
「毀滅上一輪文明的大災難。其實,與以前的文明相比,對這個災難的預警期還是相當長的。遺留的記載顯示,191號文明的天文學家很早就觀測到了『飛星不動』。」
聽到最後四個字,汪淼心裏一緊。「飛星不動」是三體世界最大的凶兆,飛星,或者說遠方的太陽,從地面的觀察角度看在宇宙的背景上靜止了,只意味太陽與行星在一條直線上運行。這有三種可觀能:一、太陽與行星以相同的速度向同一方向運行;二、太陽正遠離行星而去,三、太陽正沖向行星而來。在191號文明之前,這只是一種想像中的災難,從未真實發生過,但人們對它的恐懼和警覺絲毫沒有放鬆,以至於「飛星不動」成了多個三體文明中的一句最不吉利的咒語。即使只有一顆飛星靜止,也讓人不寒而慄。
「當時,三顆飛星同時靜止。191文明的人們站在大地上無助地看着這三顆在正空懸停的飛星,看着向他們的世界直撲過來的三顆太陽。幾天後,一個太陽運行到外層氣層的可見距離,寧靜夜空中,那顆飛星突然變幻成光焰四射的太陽,以三十多小時的間隔,另外兩個太陽也相繼顯形。這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三日凌空』,當最後一顆飛星變成太陽時,第一顆顯形的太陽已從極近的距離掠過行星,緊接着,另外兩個太陽相繼從更近處掠過!三個太陽對行裏產生的潮汐力均超過洛希極限(註:法國天文學家洛希證明,任何堅固的天體,在接近另一個比它大得多的天體的時候,都會受到強大的潮汐力作用而最終被扯成碎片。這個較小的天體會被拉碎的距離稱為洛希極限。通常是大天體赤道半徑的2.44倍)第一顆太陽撼動了行星最深層的地質結構,第二顆太陽在行星上撕開了直通地核的大裂縫,第三顆太陽將行星撕成了兩半。」
秘書長指著已升到正空的巨月,「這就是較小的一半,上面有191號文明留下的廢墟,但已是一個沒有生命的世界。那是三體世界全部歷史上最為驚心動魄的災難,當行星被撕裂後,形狀不規則的兩部分在自身引力下重新變成球形,灼熱緻密的行星核心物質湧上地面,海洋在岩漿上沸騰,大陸如消融的流冰般漂浮,它們相撞後,大地變得像海洋般柔軟,幾萬米的巨大山脈可以在一個小時內升起,又在同樣短的時間內消失。在一段時間內,行星被撕開的兩部分藕斷絲連,它們之間有一條橫穿太空的岩漿的河流,這些岩漿在太空中冷卻,在行星周圍形成了一個環,但由於行星兩部分的引力擾動,環不穩定,構成它的岩石紛紛墜落,使世界處於長達幾世紀的隕石雨中……你能想像那是怎樣的地獄啊!這次災難對生態圈的破壞是所有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伴星上的生命已經滅絕,母星也幾乎變成一個沒有生命的世界,但生命的種子居然又在這裏發芽了,隨着母星地質狀態的穩定,在面目全非的大陸和海洋中,進化又開始了蹣跚的腳步,直到文明第一百九十二次出現,這個過程,耗時九千萬年。
「三體世界所處的宇宙,比我們想像的更加冷酷。下一次『飛星不動』會怎樣?有很大的可能,我們的行星不再從太陽邊緣掠過,而是一頭扎進太陽的火海中。隨着時間的推移,這種可能幾乎是必然。」
「這本來只是一個可怕的推測,但最近的一項天文學發現,使我們對三體世界的命運徹底絕望了。這項研究旨在通過這個星係中的一些殘留的跡象,推測出星係中恆星和行星形成的歷史。無意中發現,三體星係在遙遠的時間前曾有過十二顆行星!而現在只剩下我們這一顆,解釋只有一個:在漫長的天文紀年中那十一顆行星均被三顆太陽所吞噬!我們的世界,只不過是這場宇宙大捕獵的殘餘,文明能夠經過一百九十二次輪迴再生,只不過是一種幸運而已。通過進一步的研究,我們還發現了這三顆恆星的呼吸現象。」
「恆星呼吸?」
「只是一個比喻,您發現了恆星的外圍氣態層,但您不知道的是,這個氣態層以漫長的周期不停地膨脹和收縮,像呼吸一樣。當氣態層膨脹時,其厚度可以增大十多倍,這使得恆星的直徑大大增加,像一個巨掌,更容易捕獲到行星。當一顆行星與太陽近距離摩擦過時,就會進入它的氣態層,在劇烈的摩擦中急劇減速,最後像一顆流星,拖着長長的火尾墜入太陽的火海。據考證,在三體星係的漫長歷史上,太陽氣層每膨脹一次,就會吞噬一到兩顆行星,那十一顆行星,就是在太陽氣態層膨脹到最大時相繼墜入火海的。現在,三顆太陽的氣態層都處於收縮狀態,否則在上次擦陽而過時,我們的行星已經墜落到太陽中了。據學者們的預測,最近的一次膨脹將在一百五萬至二百萬年後發生。」
「這個鬼地方,實在是待不下去了」愛因斯坦用一個老乞丐的姿勢抱着小提琴蹲在地上說。
秘書長點點頭說:「待不下去了,也不能再待下去了!三體文明的唯一出路,就是和這個宇宙賭一把。」
「怎麽賭?」汪淼問?
「飛出三體星係,飛向廣闊的星海,在銀河係中尋找可以移民的新世界!」
這時汪淼聽到一陣「軋軋」的聲音,看到巨大的擺錘正在被旁邊一個高架絞車上的一根細纜斜拉着升高,升向它被釋放的位置,它後面的天空背景上,一彎巨大的殘月正在晨光中下沉。
秘書長莊嚴宣布:「單擺啟動!」
高架絞車鬆開了將擺錘拉向高處的細纜,巨大的擺錘沿着一條平滑的弧形軌跡無聲地滑落下來,開始落得很慢,但迅速加速,到達最低點時速度達到最大,衝破空氣發出了渾厚的風聲,當這聲音消失時,擺錘已沿着同樣的弧形軌跡升到了同祥的高度,停滯片刻後開始了新一輪的擺動。汪淼感到擺錘在擺動中彷彿產生了一股巨大的力量,彷彿大地被它拉得搖搖晃晃。與現實世界中的單擺不同,這個巨擺的擺動周期不恆定,時刻在變化中,這是因為圍繞母星的巨月產生的重力變化所致:巨月在母星的這一面時,它與母星的引力相互抵消,重力減小;當它運行到母星另一面時,引力疊加,重力幾乎恢復到大撕裂之前。
仰望着三體紀念碑氣勢磅礴的擺動,汪淼問自己:它是表達對規津的渴望,還是對混沌的屈服?汪淼又覺得擺錘像一隻巨大的金屬拳頭,對冷酷的宇宙永恆地揮舞著,無聲地發出三體文明不屈的吶喊……當汪淼的雙眼被淚水模糊時,他看到了以巨擺為背景出現的字幕:
四百五十一年後,192號文明在雙日凌空的烈焰中毀滅,它進化到原子和信息時代。
192號文明是三體文明的裏程碑。它最終證明了三體問題的不可解,放棄了已延續191輪文明的徒勞努力,確定了今後文明全新的走向。至此,《三體》遊戲的最終目標發生變化,新的目標是:
飛向宇宙,尋找新的家園。
歡迎再次登錄。
退出《三體》後,汪淼像每次那樣感到十分疲憊,這真是一個累人的遊戲,但這次他只休息了半個小時便再次登錄。進人《三體》後,在漆黑的背景上,出現了一條意想不到的信息:
情況緊急,《三體》服務器即將關閉,剩餘時間自由登錄,《三體》將直接轉換至最後場景。
頂點小說網首發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