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83之重生當首富》[我的1983之重生當首富] - 第2章 李惠軍李惠峰高考(2)

>李家的生活太苦了,別人家吃的是白面饃饃,生活好點的,偶爾還能吃點白米飯打打牙祭,李家只能吃點野菜窩窩頭,配點鹹菜。

李家勞動力短缺,種點糧食打點魚,得來的錢,要給學生交學費,只能在嘴上節省一點。

即便家裡條件再苦,李惠軍每次回學校,帶的都是白麵粉。

李茂儒曾經勸過,別讓李惠軍讀書了,再讀下去,考不上大學也是白費。

但李茂山夫妻一直在堅持,即便是生產隊的年代,也沒讓李惠軍回家掙工分。

以前,生產隊分糧食,人家都是往回家拿糧食,只有李茂山家是反着來。

大隊會計一算工分,李茂山家還欠大隊糧食若干斤。

李茂山只能用工分還一部分糧食,然後接着再借出糧食來,明年再還,如此往複,一年又一年。

直到1980年,羊里鎮才開始包產到戶,李家才有了吃飽飯的日子。

半夜,李惠軍餓醒了,攙着野菜的窩窩頭,真的吃不下,也不抗餓,李惠軍正是長身體的時候,窩窩頭帶來的能量,簡直微不足道。

李家的現狀要改變,只能利用重生的金手指。

干點啥呢?

八十年代中期,小商戶已經開始蓬勃發展起來,但都處在小本經營階段,勉強保證個溫飽,想發家致富,那是不可能的。

李惠軍思索着後世名人的發家史,看看有沒有值得借鑒的。

突然,李惠軍想起來,九十年代時,自己參加高中同學聚會,一個同學曾經說過,八十年代他上大學的時候,他父親曾經利用信息不對稱之際,從村裡收購小鹹魚,往內陸城市賣,賺了不少錢。

沿海地區,啥都缺,就是不缺海貨,尤其是小鹹魚,根本不值錢,供銷社也看不上,都是漁民打上來後,淹了自己吃。

那個同學就在省城泉城上大學。

省城是內陸城市,鹹魚的價格,肯定比沿海地區要高,如果自己操作一把,能不能賺到錢?

李惠軍立刻鑽進廚房,找出自家的鹹魚,一掂量,至少有五十斤重。一家有五十斤,全村百十戶人家,有多少鹹魚?

發財了,雖然不知道能賺多少錢,但這是一條路子。

「老大,你幹啥呢?」,李父的聲音從堂屋裡傳出來。

李惠軍瞬間泄氣!自己要是敢在高考前出門,李父能打斷他的腿。

「爹,我餓了,找點吃的呢。」

「這孩子,不好好吃飯,半夜三更的又找吃的。」,楊秀蘭邊說,邊穿着衣服走出堂屋,「俺給你拿個窩窩頭,趕緊吃了睡覺。」

「娘,這小鹹魚挺好吃,要是有人來買咱家的小鹹魚,少了一毛錢一斤不賣。」

楊秀蘭拍了李惠軍的胳膊一下,「還一毛錢一斤,就是五分錢,俺都賣,這玩意不值錢,咱村誰家沒有?誰稀罕啊。」

如今,國營菜店的豬肉價格大概是八毛錢左右,如果有肉票,還能更低一點。鹹魚的價格即便低一點,五毛錢沒問題吧?何況,這還是乾貨,肯定比鮮貨受老百姓歡迎。

至少十倍的利潤!

李惠軍幾口把窩窩頭塞進嘴巴,「娘,俺吃飽了,您快去睡覺吧。」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