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 第017章 衛學

衛學,顧名思義就是衛所的學校。
大明朝的學校制度,是洪武帝親自製定的,學校不僅僅是學術教育設施,也是官方機構。
不過衛學和衛學之間也有區別的。
比如張居正就讀的湖廣荊州衛的衛學,那是擁有廩生20人,增廣生20人,附學生10人的正經官方學校。
湖廣荊州衛學還擁有舉行科試,選拔參加鄉試的資格,地位和縣學一樣,又因為僅僅對荊州衛的軍籍和軍餘子弟招生,競爭要比縣學府學還小。
而長寧衛的衛學,則只是衛所從外聘請啟蒙教師的私人性質學校,沒有衙門撥款,更沒有生員的資格。
雖然長寧衛的衛學只是私學,但是能辦私學的衛所,也已經是相當了不起了。
九姑婆陷入到了回憶中,在她年輕的時候,那時候東南地區還沒這麼亂,長寧衛還是一個很繁華的衛所。
九姑婆還記得那時候衛學朗朗的讀書聲。
長寧衛的衛學設立於四祖時期,衛所還專門有錢撥給衛學,從外面聘請蒙師,教導長寧衛子弟讀書開蒙。
那時候長寧衛也有不少人家能吃飽飯,想讓孩子讀書開蒙,試試科舉的路子。
不過長寧衛的子弟在讀書上沒什麼才能,從開辦衛學以來,連通過縣試府試獲得生員資格的讀書人都沒有。
而隨着長寧衛開始衰落後,衛所開始無力承擔衛學的費用。
要知道衛學可不僅僅要請一個蒙師,還需要筆墨紙硯,還要購買教材。
上衛學就要脫產學習,等於家裡少一個勞動力,而衛學也需要繳納給蒙師的束脩,這一進一出下來,越來越多的衛所子弟退出了衛學。
也不知道在什麼時候開始,衛學裏那位嚴厲的蒙師離開了,沒了老師之後,衛學裏再也沒有響起讀書聲。
九姑婆從回憶中返回現實,她看着蘇澤說道:
「衛所這個樣子,是負擔不起衛學的,也不會有人將孩子送到衛學的。」
蘇澤連忙說道:「侄兒知道,也沒準備招更多的學生,只想讓他們有個讀書的地方。」
九姑婆又說道:「筆墨紙硯的錢,衛所也出不起。」
「沒事,可以先用沙盤習字。」
蘇澤怕九姑婆拒絕,又說道:「又不是要讓他們去科舉,只是識字而已,每天讀上半日的書就可以了。」
這下子九姑婆終於點頭說道:「那衛學荒廢了這麼久了,怕是桌椅板凳都不堪用了,你試試能不能修修。」
「家祠那邊我去和家老阿公說,把衛學裏那幾本書要過來。」
蘇澤立刻說道:「那就多謝阿姑了!」
九姑婆是衛所家廟的廟祝,在長寧衛也很有聲望,有了她出面,果然家祠同意了將原本的衛學交給蘇澤,還將當年衛學裏的書交給了他。
不過那位家老阿公也提了要求,要讓蘇澤除了林良珺和林彩娘之外,再免費帶三名衛所子弟讀書。
蘇澤自然是滿口答應下來,反正一個羊也是趕,兩個羊也是牽,他本來就是要帶兩個蘿蔔頭讀書的,再多帶三個也無所謂。
就這樣,家祠後的衛學被重新打開,蘇澤帶着兩個蘿蔔頭忙了一天,終於將衛學清掃完畢。
原本的桌椅都不能用了,不過林良珺這小蘿蔔頭在衛所中頗有人脈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