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 第020章 四書五經大全

蘇澤激動的是,這厚厚的一疊書,是《四書五經大全》。
這份《四書五經大全》,是明成祖年間的大臣胡廣,奉了永樂帝的敕令編纂的一套科舉教材。
也就是說這套書就是科舉考試的考試大綱,科舉考試出題的範圍就在這麼一套書中。
不過這套書可不是薄薄的幾本,而是厚厚的一大疊,因為這份大全除了包含了四書和五經之外,還包含了後世大儒為了解釋書和經所寫的「傳」和「注」。
明代一朝都奉程朱理學為正統,所以科舉考試也都用朱熹所做的傳和注。
所以這一套書其實包含了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以及朱熹為四書所註疏的《朱子集注》,朱熹為《尚書》《詩經》《易經》作的《朱子集傳》。
因為朱熹沒有為《春秋》和《禮記》作註疏,這兩本則用古註疏。
這一套《四書五經大全》足足有十二套,一共一百二十冊,不過蘇澤翻看了一下,衛學這套缺失了不少。
《四書》和《集注》都是全套的,但是五經卻只剩下了《易經》和《易經集傳》。
蘇澤回憶起自己的明史知識,缺失的部分可能並不是丟失了,而是這套書就只有易經這一經。
大明朝的科舉制度,和之前不同,並不要求通五經。
《四書》是必考的科目,所有考生都要學習,《五經》則是選修課程,考生只需要選考一門修的本經就可以了,而不是像宋代科舉那樣需要選修多門。
也就是說五經等於五門高考的選修科目,只需要選擇一門參加高考就行了。
既然是五門選一門,那自然有熱門和冷門科目的。
因為朱熹為《易經》、《尚書》和《詩經》都做了註疏,那就等於這三門考試有官方認可教輔書,所以修這三經的人是最多的。
而《禮記》和《春秋》這兩本經,本身就是五經當中字數最多的,背誦起來最是困難。
而且朱熹沒有給這兩本經做集傳,所以考生在學習的時候還要剔除掉古註疏中和程朱理學意識形態矛盾的部分,學習的難度不是一般的大,所以少有讀書人選擇這兩經作為本經。
很顯然長寧衛這套《四書五經大全》是之前的蒙學老師讓衛所購置的,可能這個蒙學老師自己就修的《易經》,所以沒有讓衛所購買其他的經和注。
不過這已經足夠驚喜了,這套《四書五經大全》是官版印刷的教材,也就是說只能由官方機構印刷出版,全套價格足足有上百兩銀子!
就算這套大全殘缺了一半,那也價值幾十兩銀子!這等於說蘇澤在長寧衛不吃不喝種十年田的收入!
從這套教科書的價格,就可以看出大明朝科舉的門檻之高,一些家境不錯的鄉紳子弟都很不能擁有這麼一套書,只能靠着自己抄錄學習。
長寧衛果然祖上闊過啊!
摸着官版印刷的紙張,這套書經過幾十年依然完好無損,由此可見歷代主人對它的愛護。
對於蘇澤來說,這簡直是賺翻了。
學習這些經書,是肝「科舉」技能的重要途徑,自己只要好好讀書,就能提升「科舉」的等級。
而自己付出的代價,不過是帶着五個小蘿蔔頭開蒙罷了。
長寧衛真是自己的福地啊!
九姑婆看着蘇澤,看到他愛惜的撫摸書的樣子,真正的確定了蘇澤是一名正經的讀書人。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