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襲爵血路》[襲爵血路] - 第十四章 陷落疑雲(2)

行,想要順利到達彼岸,並不意味着只能一味地苦練,因勢利導往往更能事半功倍,更能使他們健康成長,而這,也正是睿智的子爵夫婦特意命兩名少年人外出遊歷的良苦用心,深層目的。
老管家顯然對雄關十分熟悉,直到一行人穿過長長的門洞,來到城牆的背面,才指點兩人觀察城牆後面那一排排、一個個幾米深、七八米寬的洞穴,道:「那些就是書本常說的藏兵洞了」。
「這麼多。」晨曦一聲驚嘆。
「當年率部修築此城,統領防務的那些人族聖階,果然都是大能人啊。」諾爾默也很有感觸。
沒經歷過戰爭洗禮的凡夫俗子想像不到,軍事才是最具代表性的「技術行業」,通過戰爭,可以準確判斷出一個國家的整體文明程度,擁有的技術含量,人民的綜合素質水平。
比如守城的時候,並不是將手頭所有的戰士通通派到城牆上面就最好,過於密集的在城頭布防,不僅起不到加大防守力度的正面作用,反而影響不同兵種相互之間履行職責的效果、協作的效率,更會給敵人提供一次性大量殺傷的便利。
不服的話,儘管把全部的醫護兵放在城頭某處試試。萬一正好敵人某條巨龍飛過,一口龍炎噴出,那麼恭喜了,整座雄關上下,就沒有哪個人懂得急救,懂得包紮,更不要說進行手術這些高技術含量的活兒了。
以「西哥特之門」為例,即便是有着七丈之寬的城牆頂部,戰鬥最激烈的當兒,也只不過布置七到八排不同類型的戰士,包括有常見的刀盾手、弓箭手、長槍兵,手執巨斧與戰錘、負責將攻上城頭的敵人擊退的強力近戰士,更有專職操縱床弩、投石機、檑木、拍子等大中型防禦器械的技術型戰士,負責救治傷員的醫護兵,更有負責搬運箭矢、石塊、熱油和金汁等各類消耗品的民夫,也即是俗稱的「壯丁」。
以上種種人等,都需要有滿足各自行動的空間,還要給他們相互之間的配合留出通道,安排合理的通行路線,以及優先順序。
戰鬥一旦打響,人員的損失和物資的消耗,瞬間會變成一串冰冷無情的數字,盡數壓在守將的肩頭,考驗着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也衡量他們的統籌與調度能力。
因此開戰前就必須儘早安排好精銳士卒,以便隨時根據需要,更換、補充城頭的一線防守部隊,這些留在下面的精銳士兵,學名就叫戰略預備隊。
儘管人族擁有高大關牆的有利條件,但並不意味着外頭的魔族就沒有辦法打擊裏面的人族軍隊,人家可是有空中部隊的,肉身強悍到極點的龍族且不去說他,聞名遐邇的「獅鷲軍團」就夠守軍喝一壺了。
要使戰略預備隊保持體力、養足精神、安然無恙的等候上陣,就必須給他們提供確保安全的藏身之處,設置的地點除了能滿足剛才所說的條件,還要離城頭夠近,好及時趕到上面進行支援。
老管家所指的這些數量眾多的洞穴,就起到這樣重要的作用了。
一個又一個的「藏兵洞」布置在城牆的背面,人在裡頭休息,既能躲避外面魔族投射進來的巨石、弩箭,免受無謂的傷害,又能以最快速度登上專用的階梯,趕赴城頭參戰。
根據老管家的介紹,雄關「西哥特之門」之內,共有兩條階梯可以登城,一左一右對稱而設,兩條階梯都是依山而鑿,在原有的峭壁上,順着陡峭的山勢,人工鑿出長長的步級來,一級一級的延續到雄關頂部。
普利坦德施施然帶着兩名少年人下了坐騎,選擇了左邊山壁上面的那條階梯,開始登城。
諾爾默和晨曦默默跟隨着老管家,一步一步的向上走。
高達百米的陡峭樓梯很是不好走,當年本就是從堅固的峭壁上頭硬生生鑿出來,時間又緊迫,一切自是因陋就簡,怎麼簡單就怎麼來,每級梯級的高度都不小,寬度又不大,走在上頭比較費力。估計從設計者的角度,反正行走的都是些身強力壯的軍人,又不是觀光客。
越往上走,山風越強勁,吹得人都有點晃,加上階梯年久失修,原有朝向懸崖外側的木質欄杆早就爛得什麼都不剩,只留下梯級之上的一個個深孔,證實護欄此物確實曾經存在過。因此三人除了不時要小心頭頂是否有石塊掉落,砸到腦袋,還要時刻提防腳下可能鬆動的階梯石頭,一不留神從這麼高的地方摔下去可不是好耍的。
如此險峻的階梯,當年人族作為預備隊留在地面的將領和士兵,就是靠着這兩條頗為難走和危險的通道,向城牆頂上運送防守所需的一切物資,接應傷亡慘重筋疲力盡撤退下來修整的同袍,一切細節,都默默傾訴着人族為了生存和延續,曾經以何等堅強的毅力,付出過多大的努力,承受過多慘重的代價。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