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香江之大亨時代》[重生香江之大亨時代] - 第二十四章 報紙

香江因為其獨特的地理位置以及歷史原因,讓這一個小小的地方成為世界的金融中心之一,也是這樣一個小小的地方就發行了大大小小几百分報紙。
香江報紙在十九世紀五十年代就已經開始出現了,經過這一百多年的發展,現在華文報紙佔據香江的主流。
其中又以東方日報,星島日報還有明報這三家銷量最高。
東方日報成立最晚,但發展卻最快,以其香江最龐大的新聞採編隊伍還有一些擦邊新聞,短短不到五年的時間就讓東方日報銷量坐二望一,之後更是在香江一騎絕塵。
其創始人什麼身份我們不去談論,但憑這份本事也確實讓人刮目相看。
星島日報則是這三家中創辦最久的報紙,而且行銷東南亞以及阿美利加,底蘊最深厚。
至於明報則是香江武俠宗師金鏞所辦,靠着他武俠小說的連載以及之後客觀公正的報導受到香江文人的青睞。
這三家報紙,雷蘊榮是不用想了,給錢人家也不會賣,所以雷蘊榮只得將目光從這三家報紙上移開。
除了這三家,也還有不少報紙底蘊深厚銷量也不錯,但是排除一些政治色彩比較濃厚的報紙其實選擇也不太多。
最後雷蘊榮盯上了兩家報紙,香江日報還有天天日報。
香江日報就是沖它的名字雷蘊榮就覺得有必要把它拿下,以當地名字冠名的日報一看起來就感覺更大氣也更讓人有信任感。
香江日報之前也有過輝煌的歷史。
香江日報成立於1932年,是香港最早的中文商業報紙,比如今的星島日報早成立6年,比《明報》早成立27年,更比東方日報早37年成立,距離如今1974年已經有42年的歷史了。
但這份歷史悠久的中文報紙最初是由一個日不落鬼佬詹姆愛德華創辦的。
在1937年一本侵華的時候,香江日報是最早報導日軍奸淫擄掠的殘暴罪行的,當時《香江日報》的銷量達到恐怖的20萬份,在1940年更是登上香港報屆第一的寶座。
但是好景不長,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日軍佔領了香江。
香江日報也成為日軍的眼中釘,就把香江日報接收了過來。
詹姆愛德華這個鬼佬也發揮了日不落人的本性,在戰爭爆發前就已經逃離了香江回到了日不落本土,拋棄了香江日報。
而這也迎來了香江日報最黑暗的一個時期。
如果說日軍直接把香江日報關停,起碼大家在記憶中還能記得香江日報曾經的壯舉,但日軍卻把它當做自己的喉舌,大肆吹捧一本,宣傳*****圈。
也就是在那段時間,靠着日軍對其他地區的侵佔,香江日報擁有了自己的印刷廠,在日軍撤離香江時,香江日報已經成為全香江最大的報紙兼印刷廠了。
很多香江的報紙都會交給香江日報的印刷廠來印刷,而詹姆愛德華又再次發揮日不落人的本性連忙從本土趕來,接收了香江日報的資產。
普通大眾是健忘的,所以不過幾年時間大家就忘了香江日報是第一家報導一本罪行的報紙。
大眾也是記仇的,因為香江日報在日佔時對一本的吹捧,香江人對其非常痛恨,即使他之前對日軍罪行進行報導,也無濟於事。
所以即使鬼佬愛德華耗費大量精力也沒有任何作用,香江日報的銷量就是上不去。
這讓愛德華有點心灰意冷,再加上年紀也大了想落葉歸根,所以就將香江日報賣給了華人林永嘉。
注入了華人的基因,香江日報也開始起死回生。
林永嘉接手香江日報開始,進行大規模改革,他不僅登報對全港人民道歉,還對其版面進行改革,加入了一些當時比較流行的時尚風月元素。
香江日報銷量有了明顯提高,在1955年已經成為了香江前三的報紙,在林永嘉去世前銷售渠道已經鋪設到了東南亞各地。
但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在林永嘉去世之後將香江日報傳給了自己的兒子,他兒子小小年紀卻有大大的賭癮。
僅僅一年的時間,香江日報被其賣的沒有剩下什麼重要資產,而印刷廠機器則賣得只剩下5台,而且還欠下大筆賭債。
最後是一個留美華人出錢將香江日報接手。
當時的香江,文人的地位是很高的,不僅是作家,辦報紙的文化人也是如此。
這留美華人為了更快的融入香江的社會上層,開拓人脈,給香江日報注入了不少資金,不僅大規模購進印刷機器,還辦理了香港第一本時尚雜誌。
可是不是每次都能夢想照進現實,投入了巨資但奈何步子邁大了扯著蛋了,再加上明報,星島日報,東方日報等三大報崛起對其的衝擊,香江日報一直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態,銷量一直在第十名徘徊。
而香江日報也符合雷蘊榮的要求,有歷史,銷量也不是太差,最重要的是香江日報的老闆也有出售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