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振南明》[重振南明] - 第四十二章:後事紛繁

且說,替王傳宗把眼睛合上後,朱由榔以袖掩面,竟然悄悄落了眼淚,此時駐足內外的大臣們見狀,更是感動,紛紛勸慰陛下要寬心,感慨大明有王將軍這樣的死忠之將乃是大幸,饒是屋子裏的其他傷兵也不由得為這份「君臣之情」感動萬分。
黨守素的心情頗為複雜,他也是在軍中混跡多年的,近來更是在南明朝堂上活躍了一段時間,自以為對朱由榔還是有一些了解的。
一方面,他猜得出皇上陛下如此哭泣,實際上還是存了收買人心之意,只不過是表現得沒有那麽浮誇,更讓人心疼罷了。但是另一方面,作為一個武將,在戰場上博了一命能換來陛下為自己哭喪,親自探望,當然是值得的。
而掩面落淚的朱由榔很快也止住了眼淚,只是面上仍就帶著淚痕沒有擦去,這讓一直以為他假哭使手段收買人心的大臣們,一時間竟是真假莫辨。
但朱由榔根本不在乎這些,只見他立在屋內,環視滿屋的朝廷要員,擲地有聲道:「王傳宗殺敵有功,為國盡忠,朕要追封其為英勇將軍,以六品武將之禮厚葬獎賞,同在此戰中,所有戰死的將士一起,在三水縣城立忠勇祠供奉,諸將士也要一一辨析,有親朋兄弟在軍中,全都提拔入京營!」
其實,這些所有的官位追贈、賞賜、厚葬,以及立祠,都是在來三水縣的路上,朱由榔就與朱天麟和李元胤等人一起商議好的了。其中的種種細節,禮儀規範,也都是朱天麟和李元胤熟知,朱由榔根本不了解。
但無論如何,他都是要給這些為國捐軀的將士們最高的榮耀,這能讓大明所有的兵看到,他們為朝廷而戰,朝廷也絕對不會虧待他們,就算是戰死了,朝廷也會為他們養育妻兒,延續香火!
而且,朱由榔得藉著這個機會,糾正一下大門文貴武賤的風氣,把軍人變成一種榮耀,這就需要他做更多的表率,讓士兵擁有尊嚴。王傳宗是一個引子,也是一個開始,朱由榔不管出於什麽目的,都必須加倍厚待他,這更是他用命掙來的,應得的。
緊接着,朱由榔又讓內閣大學士朱天麟組織中書舍人來為王傳宗和戰死的弟兄們寫祭文,然後他還親自下場祭祀,親眼看着王傳宗他們的屍體一起被埋葬在三水縣城郊一處有山有水之秀麗地,可謂是事事躬親,皇恩浩蕩。
這些,自然也都是被將士們看在眼裏,記在心裏的,他們都很清楚一個道理——「一個人怎麽樣,永遠不要看他說什麽,要看他做什麽。」
而朱由榔所做的一些,特別是當將士們看到他的龍袍上甚至因為親自替王傳宗下葬沾上了泥土之後,更是感動不已。
堂堂天子,能為軍中一個死戰的小小百總做到這種地步,而這位天子主持大局之後,軍餉糧草都算充足,這樣的皇帝,他們又有什麽理由不誓死效忠呢?
處理完這些戰死將士的後事之後,朱由榔又馬不停蹄地繼續處理「北江防禦戰」的後事,有的人要論功行賞,而有的人則是要論罪處理了,當然,也有可能這兩者是集中於一人之身的。
於是乎,王傳宗和陣亡諸將士下葬的第二日一早,朱由榔就召集群臣召開了大朝會。
大朝會一開始,朱由榔先是聽了一波文臣們連夜趕出來的,洋洋洒洒足足有數千字的。對此次大戰勝利的讚揚,以及對他這個皇帝陛下所謂英明神武的誇捧。
而除了嘴皮子,沒有什麽其他用處的文官們表演完後,該輪到武將了,因為這一次的大戰是以防禦和突襲同時成功為結果落下帷幕的,所以參與大戰的將領都可以說是立了功的。
朱由榔早就把封賞的聖旨擬寫好了,大殿上一個小太監站在御前的台階上,展開長長的聖旨,聲音又高又尖地喊道:「錦衣衛都督同知、車騎大將軍、南陽伯李元胤接旨!」
李元胤當即出列,雙膝跪地,叩首道:「臣李元胤聽旨。」
且說,李元胤此戰自然是有大功的,畢竟李建捷如今暫時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