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 - 第二十七章 王畿弊政(2)

首先要先把虢石父這個廢物搞下去,這麽關鍵的時期,這種能力平庸的人沒資格待在高位上。」
鎬京王畿的畿內諸侯實力之強,已經遠遠超過了文公時代,王室的權力被侵奪了很多,甚至有了架空天子的趨勢。」
當年文公改革大幅度的緩解了這個進程。
但是一百多年之後,這個問題還是捲土重來,王室在鎬京的經濟基礎已經快要被掏空。
打壓畿內諸侯是必須要做的事情,但是打壓要有限度。
在沒有決定性力量的時候,不能突破畿內諸侯的底線。
虢石父沒有把握這個的能力,所以他不是洛成需要團結的貴族。
當年文公是藉助熊頓之亂,畿內諸侯力量空虛之時,將畿外諸侯的力量引入進來,才有足夠的力量去進行改革。
現在王畿的政治勢力同樣不平衡,荒王、宣王都看到了這個問題,但是解決的方法錯了。
王權雖然衰落到這個地步,天子還是比天下任何一個諸侯強,比王畿中的任何一個卿族強大。
荒、宣二王於是選擇了直接用暴烈的手段打壓貴族,結果導致他們同氣連枝,共同反抗。
在洛成看來,所有的王都要面對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那就是一旦天子將所有人逼到對面,他自己就成了弱勢的一方。
從邦周建立起,天子的力量雖然是最強的,但沒有諸侯聯軍強。
這個現實不是分封制導致的,而是由於這個現實,必須實行分封制。
素王通過一係列的制度設計,讓天子成為了一個超然的存在,只要王端坐神位,就能始終保持自己強大的影響力。
但總有喜歡自己下場廝殺的君主。
荒王和後期的宣王,通過一係列的操作,成功的將所有的諸侯公卿都推到了自己的對立面。
這是極其愚蠢的行為。
「姬涅的母族是齊國,妻族是申國,這些都是可以依靠的畿外力量。
但是還缺了晉國,中原最重要的姬姓大國,不能在王畿之中沒有屬於自己的利益。
這不利於團結宗親的力量。」
洛成有些無奈的搖搖頭,所有的君主都想要乾綱獨斷,總覺得依靠別人就要分權。
有的成功了,握住了更大的權力,有的失敗了,身死國滅的都有,荒王就是一個這樣的典型。
他不希望藉助畿外諸侯的力量來打擊畿內諸侯,而是要自己動手。
結果最後被畿內諸侯暗中主導的暴動推下台。
宣王前期懂得這個道理,所以暫時的興盛。
後期想要踢開幫助他奪權的諸侯,於是就敗亡了。
申國君主的確想要藉助自己女兒王后的身份,來獲得更大的利益,但在洛成看來,這是非常合理的行為。
申國付出了代價,就應該獲得相應的利益。
邦周本就是天下諸侯一起打下來的,諸侯們既不敢僭越稱王,又沒有推翻姬姓王室統治的力量。
他們想要在體係下撈好處,天子應該高興,畢竟這個體係他是最大的獲利者。
天子只要穩坐釣魚台,用高位來賜予那些顯赫一時的畿外諸侯,平衡那些畿內公卿貴族,掌權就是很簡單的事情。
況且,申侯是王畿的西北屏障,與犬戎一些部落之間的溝通全權由申侯負責,維持與申國的良好關係,對王畿的安危很重要。
宣王看到這一點,所以為姬涅選擇了申侯的嫡女作為王后,但是姬涅居然想要破壞。
「首先共同的敵人,征討犬戎,這是邦周的大義。
穩住申侯,聯合外戚申侯、齊侯對抗畿內公卿貴族,齊侯國土遙遠所以要讓齊侯對抗申侯,聯合晉侯保證局勢穩定,不至於刀兵相見,還不夠……」
洛成開始思索引入新的政治力量,以及利益之間的置換。
他不太在乎畿外諸侯在王畿之中獲得力量,洛氏考慮問題向來以幾十上百年計算。
這麽長的時間,沒有龐大的氏族支撐,畿外諸侯執政的權勢最終一定會失去。
洛氏連續七代傳承的三公之位,經過時間的消磨,也在洛臨時期失去了。
「嗯?」
望着竹簡上的信息,洛成本來有些從容的臉上,漸漸嚴肅起來,竹簡上面記載了這幾年之間發生在豐鎬之間的天災。
從一條條的記錄中,彷彿上天已經不眷顧邦周一樣,從姬涅即位起,鎬京陸陸續續的發生了很多的自然災害。
「天災!」
無數嚴重的天災在十幾年內集中發生,最嚴重的就是姬涅二年時發生的地震,這次地震引發了涇河、渭河、洛河的改道,最終造成了豐鎬之地三條河流的枯寂。
「國之將亡,必有妖孽啊。」
由於姬昭的存在,洛氏是完全相信天命氣運的,現在洛成心頭就蒙上了一層陰影。
放下這份竹簡,洛成拿起另外一份與災害有關的竹簡,搜尋一番,果然找到了自己預料中的內容。
這些災害導致豐鎬之間很多的土地已經不適合生存,甚至已經陸陸續續的有卿大夫舉家向東遷移。
「麻煩了!」
洛成臉色不太好,手指忍不住用力捏著竹簡,他知道自己可能遇到了一個無法解決的大問題。
天災導致的地理變化!
這在素王給洛氏留下的治政書中是重中之重,每代繼承人都會深刻專研。
治政書裏面提及過,只要是由於人的行為所造成的問題,都有解決辦法。
如果你認為一個問題無法解決,要麽是能力不夠,要麽是身份限制了你。
洛文公用自己數十年的執政經驗為這段話做了註解。
厲王造成的局面就是人禍,包括王畿公卿貴族盤踞,畿外諸侯實力壯大漸漸與天子離心力變強,這些都是人禍。
他將自己解決的問題的方法列了出來,也將自己限於貴族的身份地位不能解決的問題列了出來。
這些寶貴的治政經驗能夠快速的提升洛氏繼承人的水平。
但同樣的,如果一個問題不是人的行為造成的,那麽就是大麻煩。
農耕是王朝的根本,在這本治政書中,素王提到了一個很少有人會注意的點。
他認為一個合格的執政者,應該時刻關注氣溫、降雨的變化,關注河流的改道、山脈的變化,關注這些影響田地糧食產出的因素。
這些變化是人力所不能控制的,是上天的旨意,人間的王朝要順從天意的變化,尋找到最適合生存的地方。
現在洛成感覺自己就遇到了這個嚴峻的問題。
諸侯卿大夫的遷徙,是因為他們的采邑已經不足以讓他們生存,所以寧願遷徙。
在這個遍地都是荊棘叢、遍地都是森林、豺狼虎豹的時代,離開已經開墾好的土地,重新在荒野之地建城,是非常痛苦的事情。
鎬京就坐落在涇水與渭水的匯流之地,這兩條河斷流,會摧毀掉整個豐鎬之地。
沒有水源,糧食減產,無法維持人口,人口不足,軍力就會進一步減少,那些蜂擁而來的戎人,誰來抵抗?
洛成有點無法保持淡定了,他手中握著竹簡,在屋中開始踱步。
……
西周末期,一係列的天災對渭河平原的經濟生產造成了嚴重的打擊,王畿的實力大幅衰退,底層的周人生活困頓,在一片歌舞昇平之中,周王室對豐鎬王畿的統治已經搖搖欲墜。——《西周那些事》
頂點小說網首發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