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 - 第六章 天命所在變夷為夏(2)

新鮮出爐,先是為了彰顯邦周恩典,提出了二王三恪制度。
先前所封堯舜禹三王的後裔,只有禹王后裔保留了杞公的爵位,然後將宋公的爵位由紂王的庶兄子燦繼承,但宋國的封地大幅度縮減,姬昭將三部殷商舊族賜予他,讓他安撫剩下的殷商遺民,子燦很是感激,他不在乎土地爵位的大小,但這一次分封,證明周王朝是真的不會再針對殷商遺民趕盡殺絕了。
之後將黃帝、堯、舜的後裔分別封在祝、唐、陳三地,皆為侯爵,次於二王。
當然,爵位雖然高,位置卻不好,都被姬昭放在了強大的姬姓諸侯國旁邊。
不過諸侯們當然不會在意這一點,畢竟那可是白給的好處,就連殷商後裔都依舊能夠享有一片土地。
虛封完之後
「齊侯、燕侯、保侯、徽侯上前聽封。」
四個風牛馬不相及的侯爵連忙起身,其中只有太公望知道姬昭想要做什麽,畢竟這四侯中,只有齊侯在王畿執政,另外三人都受封在邊疆。
「臣在!」
姬昭點出的四人,齊侯不用多說,三公之一,是諸侯公卿眼中,如今邦周之中唯一能對抗他的人,其餘三人都是武王的弟弟,因為是庶出,所以才受封到偏遠之地,不過四年過去,征討夷狄頗有成效,都是如今姬姓宗親中較為強大的支係。
「天地有四面八極,天子居於中央,統率四方,但是四面的夷狄不斷湧來,這是不能饒恕的。
齊、燕、保、徽是諸夏列國中的強支,天子要在四方彰顯天命,將邦周的禮儀與文化傳播出去,所以命令你們征討東夷、西戎、北狄、南蠻。
天子將自己象徵戰爭的節杖賜予你們,還給予你們每年三月召集諸侯會盟的權力,加封你們四人為『奉王受命』。
會盟諸侯書首列言『奉王受命』加爵位尊號,位同三公。
受此任命,每年一月,你們要派遣使者來覲見天子,向天子獻上俘虜、財貨,天子會根據你們的功勛給予賞賜,天子會向四國派出史官記錄你們的歷史以及諸侯會盟的信息。
『奉王受命』五年一遷,若是功勛尚可,可以繼續受封,如果數年還功勛不足,便由天子收回,遷轉至其餘方面諸侯。」
這一下殿中所有人都坐不住了,四侯獲得了征討蠻夷時,會盟諸侯的權力,這意味着他們是四方之主。
所謂,國之大事,在祀在戎,又有言,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
天子這一下子把部分征伐的權力和名位的權力都過渡給了諸侯,實在是出乎眾人預料。
但在姬昭看來,先不說四鎮諸侯制度能夠有效統合各方面軍隊,對蠻夷進行打擊,況且四鎮諸侯百年之內都不可能威脅到周天子,百年的時間,諸侯國起起落落,四鎮諸侯的名位還能成為挑撥諸侯的工具,實在是利大於弊。
況且,洛國畢竟是諸侯國之一,也是姬昭幾百年內安身立命的根本,天子過於強勢也不儘是好處。
度過初時的震驚,伯爵以下的諸侯開始思考,如果會盟的時候不去,會不會招來打擊報復?
四侯也在思考這條政策的影響,燕侯封地在遙遠的東北,徽侯封地在大河南部,距離鎬京城極遠,周圍封國本就不多,還大多是異性的子男之國,本就幾乎是單打獨鬥,若是能徵召一些子男隨同作戰,倒也聊勝於無。
西部犬戎勢力強大,一直是天子六軍與之作戰,天子在王畿之西分封了四個姬姓的侯國,但到底能不能抵擋犬戎勢力,沒人有把握,若是作戰不利,導致天子出兵,定然會被天子問罪,四侯之中,保侯壓力最大,日後拱衛王畿的重擔起碼一半要壓在他身上。
齊侯境地相對較好,東夷一直是重點打擊對象,齊國自建國時便一直作戰,但東部分封的諸侯最多,幾乎有一半的諸侯都分封在了東部,如果能夠統合,齊國的影響力能夠瞬間膨脹。
但正是因為東部重要,有幾個重要的諸侯也都在這裏,比如殷商舊部宋國,宋公若是參與會盟,奉王受命雖然位同三公,但宋國主可是真正的三公,而且實力強大,加上地位本就有上下,齊侯還能坐主位嗎?
何況還有洛國這個如今的姬姓強國之一,同樣是東部大國,與齊國距離甚至還不算是太遠,姬昭雖然沒有就國,但誰又能忽視,兩國比鄰,誰肯低頭?
洛邑也正在營建中,齊國縱然依靠奉王受命能壓下宋洛二國,難道還能勝過天子嗎?
雖然各有各的想法,但四侯自然不會放棄天子賜予的名正言順統合諸侯的機會,其他侯爵心中也想着獲得「奉王受命」的加封,至於子男末等爵在這種大朝會上根本沒有資格說話。
四侯便齊齊頓首,從侍者手中接過象徵征伐的節杖,回到隊列之中。
「孤東征之時,眼見諸國酒器、禮器混亂不堪,愚昧無序,破裏國時,區區子爵,竟然使用九鼎祭祀上天。
舊年先王禹鑄造九鼎,鎮壓九州,九鼎承受天命,是王者的禮器,諸侯使用九鼎,王者又該使用什麽禮器呢?王是奉天承運之人,所以祭祀蒼天,諸侯僭越難道不是窺視神器,妄圖謀逆嗎?」
姬昭的聲音聽起來還算是比較平靜,在周禮還沒有出現的時代,這種情況是很常見的,但姬昭不能容忍。
統治階級的無序會帶來統治的不穩定,這是他通關遊戲最大的變數,只有穩定的政治局面,才是對他最有利的。
「孤針對這種情況,編撰的《周禮》所有人都務必要讀完,其中從服飾、宮殿、飲食、用具、車馬、樂器,從生到死,一切的一切,都在規章可循,回到國中要傳便國人,若是日後再有逾矩之人,頃刻之間,天子一聲令下,天下共擊之,奪爵除國,貶為庶人,五馬分屍!」
五馬分屍!
這等酷刑是不對士及以上使用的,怪不得要貶為庶人。
姬昭認為這是一次成功的朝會,邦周的統治集團以極高的效率通過了接下來幾十年的國策,整個王朝以他希望的面目行走在歷史上。
諸侯們帶著天子賞賜的人口、財貨回到了自己的封地上。
王畿內的國人離開了擁擠的土地,在諸侯國中服役,其中的佼佼者甚至能夠成為諸侯附庸,雖然不是諸侯卿大夫,但得到一塊采邑,也算是步入了士的階段。
邦周所有人都得到了光明的未來。
而姬昭坐在王畿之中,隨着氣運點緩緩的增長,教授著姬允為王之道,默默地注視著各地諸侯的消息。
頂點小說網首發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