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漢》[舉漢] - 第五百三十九章 所求(2)

聽從蜀地回來的人說,劉益州用劉備守白水關,抵禦張魯。此次攻打漢中,可是劉備領兵?」
劉景與劉備仇怨極深,董和毫不意外劉景有此問,只見他不慌不忙地回道:「非也,此番使君將親自統軍北上,征討張魯,劉(備)豫州僅為大軍前部。」
劉景嘆道:「劉益州明知我和劉備有仇,還妄想引我為援,難道就不覺得是強人所難麽?」
董和道:「夫欲建大事,當不忌小怨……」闌
龐統當即打斷其言:「足下這話應該言於劉益州,劉益州若能記功忘過,張魯又豈會背叛?」
董和不理龐統挑釁,繼續對劉景道:「將軍與劉豫州皆為宗室雄傑,現在天下未定,兩雄相爭,豈不令親者痛,仇者快?」
劉景笑道:「足下所言不無道理,昔高祖忍雍齒背叛之罪,世祖釋朱鮪殺兄之仇,我固然不及高、世二祖,為天下社稷,亦願暫棄私仇。問題是,我與劉益州並非盟好,如何出兵相助?」
董和在蜀地常聞劉景英傑蓋世,每自比高、世,今日觀之,果然如此。搖頭道:「結盟這等大事,非在下所能決定。」
「那就煩請足下儘快歸蜀,回稟劉益州。」劉景隨後又意有所指地道:「足下應該知道,張魯的使者,目前也在襄陽。」
董和聞言面色微變,益州所求,劉景出兵相助最好,作壁上觀亦可,惟獨不能倒向張魯。
劉景這般說,雖然可能只是逼迫劉璋的手段,但也足以令益州上下,膽戰心搖,人人懷恐。闌
董和定了定神,說道:「將軍之言,在下牢記於心,回成都後必將如實稟告使君。」
董和思慮滿腹,歸心似箭,不久之後便向劉景提出告辭。
劉景挽留不行,親自起身相送,後馬不停蹄召見張魯使者。
劉景的戰略方向在東,在北,因此西面的劉璋和南方的士燮一樣,早早就被劉景視為拉攏爭取的對象,不過劉景並不願看到劉璋奪取漢中,統一益州。
原因很簡單,劉璋作為君主實在算不上合格,益州前有張魯、趙韙舉兵叛亂,反攻巴蜀,後有李異、龐羲恃功驕豪,隱有外意,這些凡庸之輩劉璋尚且駕馭不住,又如何駕馭得住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的劉備?使劉備立基漢中,劉景日後怕是再難專心對付孫權、曹操了。
維持現狀,才最符合劉景利益,是以就算此次與劉璋締結盟好,劉景也不會出兵相助。
張魯雖僅有一郡之地,但漢中接收關中、南陽流民,戶出十萬,勝兵數萬,又有宗教加持,士眾悍不畏死,戰力頗強。闌
歷史上曹操逐馬超,走韓遂,復舉十萬馬步精銳,南臨漢中,亦花費近一年時間,才迫使張魯投降,徹底平定漢中。
相信沒有自己的支持,劉璋、劉備短期內絕無攻佔漢中的可能。
。:
頂點小說網首發

猜你喜歡